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地方 > 南京
投稿

南京博物院:一部古都史,遍阅千年灿

2022-04-25 17:53:23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自古以来便是帝王必争之地,十朝都会风起云涌,书写了大半部中国历史;六朝文化文脉悠长,影响了诗意隽永的中国文化。

江河湖海在此交汇,吴韵汉风交融共生。

正如叶兆言在他2002年的作品《烟雨秦淮》中所说:“没有一个城市能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南京极尽千年繁华也遍历万古屈辱,享百世盛名也经几番覆亡。如果想要领略曾经那个浮沉的六朝都与袅娜的江南城,有一个地方绝对不能错过,那就是南京博物院。

博揽万物,馆藏千年

1933年,在蔡元培先生的倡议下,国民政府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正是南京博物院的前身。原拟建“人文”“工艺”“自然”三大馆,1936年6月开工兴建,然而进行一年多后,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敌机对南京频繁轰炸,8月底不得已停工。仅建成“人文馆”,即南京博物院大殿。这座博物院的主体设计本身可以说也是馆藏的一部分,它由民国著名建筑师徐敬直设计,建筑大师梁思成修改,以辽国奉国寺为蓝本,唐辽遗风和西式建筑理念完美融合,碰撞出民国时代与中国宫殿式建筑的典范之作。

抗战期间,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连同所属的文物,迁往四川、云南等地,几经迁徙,于抗战胜利后,又回到南京。20世纪50年代初,人民政府拨款对博物院的建筑作整修、增建,至此,博物院的第一期建筑工程才最终完成。1959年,南京博物院、 江苏省博物馆、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三单位合并,仍名南京博物院。2009年,南京博物院二期改扩建工程启动,2013年11月6日重新开放。扩建后南京博物院占地13万余平方米,形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

南京博物院,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投资建设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四十余万件,馆藏数量居中国前三,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你都可以找到过往的遗存,青铜、玉石、陶瓷、金银器皿、竹木牙角、漆器、丝织刺绣、书画、印玺、碑刻造像等所有文物品类一应俱有,每一品种又自成历史系列。

有人说过在史书上你轻轻翻过的一页,可能就是那个人波澜壮阔的一生。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一段历史,刻画着一路走来的生命轨迹,见证着中华民族历史的风云传奇。

镇馆之宝的“前世今生”

“越王勾践破吴剑,专赖民工字错金,银缕玉衣今又是,千秋不朽匠人心。”郭沫若曾这样评价银缕玉衣。1970年,江苏省徐州市发现汉代墓葬,发掘出土银缕玉衣,并推断出这件银缕玉衣是东汉彭城王刘恭后裔所有。

两汉时期,人们信奉“侍死如奉生”,认为即使人死了灵魂也不会消亡,用玉保持尸身不朽,有朝一日便可实现重生。虽然,在如今看来,纯粹是无稽之谈,但当时人们对此深信不疑,而皇宫贵族着玉衣下葬。后汉书更有明确记载:“帝崩,唅以珠,缠以缇缯十二重。以玉为襦,如铠状,连缝之,以黄金为缕。腰以下以玉为札,长一尺,广二寸半,为柙,下至足,亦缝以黄金镂。诸衣衿敛之。凡乘舆衣服,已御,辄藏之,崩皆以敛。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皆令赠印玺、玉柙银缕;大贵人、长公主铜缕。”

如今,这件银缕玉衣便是南京博物院的18件“镇馆之宝”其一,它是我国第一件经考古发掘、科学复原且品相完好的汉代银缕玉衣。全长170厘米,由2600多块玉片组成,编缀玉衣的银丝重约800克,做工精细,工艺复杂,可见其所耗费的人力物力。魏文帝曹丕继位时期,发现民间盗墓横行,玉衣首遭其害,便下令废除玉衣制度,而玉衣也就退出历史舞台了。因此,银缕玉衣之所以珍贵,不仅在于其工艺精湛历经千年而不变,还在于它的稀少。时至今日,我们国家出土银缕玉衣也只有两件。

三国时期的曹魏末年,诞生了七位非常有个性的名士,他们反对司马氏的政权,隐逸山林,常于竹林中聚会,寄情山水,谈玄弹琴,纵酒啸歌,被后人统称为“竹林七贤”。1960年4月,南京西善桥宫山北麓南朝帝王陵墓出土了模印拼嵌的画像砖《竹林七贤》。

1982年,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庄窖藏出土了西汉金兽。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重达9100克。这是迄今我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被誉为”国之瑰宝”。

当然,南京博物院被评为十八件镇馆之宝还不止于此,每一件镇馆之宝都有着精妙绝伦的工艺,诉说着荡气回肠的经历,散发着华夏文明瑰丽璀璨的光芒!

文脉薪传,南博破圈之旅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文创系列产品走红网络,河南博物院随着节目《唐宫夜宴》的走红而进入大众视野,后续又推出的数字考古盲盒备受关注,各大博物馆纷纷破圈,以全新的形式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粉丝。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博物院积极适应时代变化,上电视节目《国家宝藏》;组建文化创意部,研发特色文化衍生产品;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等等一系列措施,激发博物馆发展活力,逐步扩大南京博物院的影响力。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拉开了文创产业发展序幕。面对南京博物院文创产业的发展,院长龚良表示,文创是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一定是有文化内涵的,是展览和服务的延伸。因此,南京博物院的文创必须要保证南博味道,带有江苏地域文明和中华文化元素。同时,它一定要坚持公益性原则,因为它不是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去年国庆期间,南京博物院便推出了文创雪糕,打造舌尖上的“镇馆之宝”,火爆网络。

除了文创产品,新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加深了南京博物院与大众的沟通。南京博物院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数字馆,面向年轻人,通过影像、全息投影等方式,把中华传统和江苏地域文化,分成多个片段表现出来,让文物“活”起来。

疫情之下,为满足市民的看展需求,南京博物院还积极推出VR看展、直播看展、听文物故事等方式,以动态的、参与性强的展览展示,用更“好玩”的方式,带给观众意外惊喜和深刻体验。今年,南京博物院还创新推出了指尖上的三维文物,在因疫情闭馆期间,开展360度看文物,甚至可以一键拆散,看到不同部位的零部件。闭馆前在镇院之宝展厅展出的是东汉错银铜牛灯。错银铜牛灯可以一下被拆解成灯扭、灯柱等部件,放大屏幕翻看之下,还能看到灯上的数字和铜锈,还原度之高让人拍案叫绝。

当前,“博物馆热”方兴未艾。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南京博物院已经从过去直接展示,语音讲解,发展到如今丰富多彩的叙事,淋漓尽致地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美。

然而,南京博物院真正实现破圈,走向观众还有漫长的过程。现阶段博物馆文创早已从简单的文物形象叠加,作为旅游纪念品的阶段,发展成深挖博物馆文化潜能,通过跨界合作,提高博物馆文化对于社会的影响力。在文创发展之路上,南京博物院文创破圈还处在进行时。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江苏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