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这场新冠疫情,爆发的猛烈而突然。高、中、低风险区域划定,封、管、防措施协同开展。上海、南京、青岛……从公司总部到项目驻地,无数人争分夺秒,与疫情赛跑。
“任务急吗?我上!”
“要帮忙吗?我来!”
中建八局钢结构设计研究院的职工们在各地尽忠职守,他们是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党员“蓝色火种”,他们是为工程进度保驾护航的“青年突击队”,他们是热心服务无私奉献的“向阳花”志愿者,
他们是党员“蓝色火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他们是设计“突击队”,为工程进度保驾护航;
他们是志愿“向阳花”,热心服务,无私奉献。
(一)统筹·指挥战线
面对新一轮疫情突然爆发带来的严峻挑战,设计院疫情防控小组在党支部书记的统筹领导下迅速反应,立即开展防控工作。
一是落实部署。宣贯并严格执行上海市防疫政策与上级管理要求,每周核酸检测,灵活采取视频会等形式管理工作,及时追踪并汇报疫情管控名单。
二是制度保证。发布《关于设计研究院疫情期间办公要求的通知》,既要严守安全,也要保障生产,加强各部门、各区域间的联动协同,尽可能地减少疫情负面影响。
三是服务保障。党支部副书记带领综合办公室时刻关注职工反馈的困难,及时解决物资、饮食、保暖与日用品的问题。
四是志愿奉献。4名职工主动报名参加疫情志愿服务,分组滚动支援社区开展核酸检测,协助维持现场秩序,为居民提供指导帮助。
(二)上海·战役前线
自3月中旬起,上海地区陆续有同事因社区封控而无法通勤。大家广开思路,互相帮助,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设计进度:团队负责人将工作任务合理分块;设计主管开车为隔离人员运送电脑;综合办采用“向日葵”远程控制软件协助办公。新技术研究所的同事们在完成居家任务之外不忘充电,参加“钢结构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及精细化管理”线上培训,强化专业技能。
而对于可通勤的设计人员来说,他们的责任是最大的,压力也是最重的。外部不利的客观因素拖慢了进度,他们就顽强地以主观努力追回来。大家宵衣旰食,甚至多次彻夜抢工。
3月23日晚上,加班的同事们接到通知,中建广场大楼将在次日开始封控,人员只进不出。设计团队立即开启预案,一方面整理资料准备后续居家,另一方面联系低风险区域的办公室作为备用办公场所。
当晚,同事们加快速度,赶在在次日凌晨及时发出了一批关键图纸。
面对升级的防疫形势与紧张的抢工要求之间的两难,五名青年员工主动申请留守,以保证能及时高效地处理后续任务。
他们在办公室里驻扎,连续几天吃泡面、躺睡袋、扛苦活,但无一人抱怨。大家都深深地明白:我们是一个集体,正在为着一致的目标而奋斗!
(三)南京·抗疫阵线
当上海总部的运转被疫情所干扰时,南京分院的同事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地分担了工作的重任。
自3月18日接到待命通知后,能正常通勤的6人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第一时间置办必需的物资,做好防范疫情的准备。
3月20日收到设计资料后,全员立刻进入工作状态,每天奋战至深夜,全力协助上海同事,冲刺工期要求。
因城际通勤管控,居住在镇江的4位同事无法前往公司,但他们也都积极承担了校审、调图等居家任务。
两位一起租住的同事临时组成了二人团队,负责乌鲁木齐项目的修改变更,小小的合租屋,瞬间变成了一个“战斗堡垒”。
(四)青岛·坚守防线
春节期间,青岛如意湖商业综合体项目项目启动,该项目对公司具有重要意义,全员上下高度重视,设计研究院也派出精锐力量,全力支持。
正月初二,派遣一名高级工程师前往现场,配合前期设计对接;
正月初七,院长随公司领导前往项目,了解现场情况,讨论重难点问题;
正月初十,由设计院总工程师带队,8位设计师分批抵达项目驻场,对接设计管理总院、发展建设公司、加工厂、深化外协等各方单位,协助开展设计管理与技术支持工作。
疫情期间,他们的表现一如既往的优秀可靠。
办公区域每天早、中、晚进行消毒,保持通风换气;每日进行2次全员体温检测,记录健康状况;目前已完成5轮核酸检测,皆为阴性。
为保证工程进度,驻场人员早出晚归,多线运转。最近十天的打卡记录显示,对于他们来说,工作到深夜甚至凌晨都已成为常态。
也正是靠着这样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才能牢牢地守住抗疫情、稳生产的防线!
战役 抗疫 坚守 服务
设计研究院全员团结一致
守望相助 共渡难关
全力支撑公司重点项目推进
疫情终会散去
期待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