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投稿

江苏大学学子社会实践——后疫情时期下中高龄农民工“退休”返乡后生活调查

2022-02-06 15:31:56 来源:江苏新闻 作者: 责任编辑:欧阳

 近两年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就业成为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尤属农民工所受的影响最大。在农民工群体中,中高龄农民工的困境格外突出,体力衰减使得这些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直线下降,而农民工“退休”返乡后,也容易出现抗风险能力不足,缺乏生活保障等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为了解后疫情时期中高龄农民工“退休”返乡后生活的真实情况,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组队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后疫情时期下中高龄农民工“退休”返乡后生活状况。

实践团队由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6名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组成,大家寒假返乡后在各自家乡分别进行实地考察采访。主要访谈地点有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江苏省连云港市卞浦村、吉林省吉林市夹皮沟镇板庙子屯、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瓦庙镇新华村及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大海陀乡东山庙村。

(采访者与受访者合影)

 

采访过程中,受访者表示因年龄在建筑工地打工或者从事一些低收入低门槛的工作压力逐渐变大,再者因为家庭变故;而新兴行业的就业门槛又相对较高,造成他们这些中高龄农民工处于进退维谷的困境,无奈只能返乡另谋出路。受访者普遍表示对现在的生活整体上比较满意,生活基本可以自足,但是也为孩子教育、成家等问题所苦恼。返乡后的他们提及曾经外出务工,也道出了迫于生计的无奈与心酸,同时他们表示在国家扶贫惠农的政策之下,现在的生活已有很大改善。

(采访者与受访者合影)

 

部分受访者返乡后,得益于政府对特色农产品产业的支持,因地制宜,从而实现了“再就业”,有人在东北的沃土种植一些经济养生作物,也有人在鱼米之乡进行蟹苗养殖。受访者谭先生,69岁,来自吉林省吉林市夹皮沟镇板庙子屯,他家一方面享有国家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收入;另一方面,在国家特色农业特色产业的扶持下,谭先生家里的数十亩田地不仅种植玉米,而且还划分出部分土地种植灵芝等养生作物,和木耳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出售给私人或者收购户,他家农产品有着相对良好的收购渠道。这些收益极大地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安徽省宣城市水阳镇的陈先生在返乡后重操旧业,养蟹一直是该村的经济产业,陈先生外出务工这些年,村里也有所发展,现在他家的蟹苗养殖能满足家庭开销,并有部分盈余。陈先生说“有条件的话还是更向往城市里,但更希望的是和家人一起”。

(采访者与受访者合影)

 

(采访者与受访者合影)

 

还有部分高龄返乡农民工有养老金可以维持生活,国家对于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植政策以及乡村振兴政策对于高龄农民工返乡再就业也有很大帮助。例如,来自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瓦庙镇新华村的赵女士,依然很乐意提及以往丰富的务工经历。现在返乡闲暇时还会参加村委会和街道社区开展的创新创业项目的免费培训,充实了自己生活的同时也为未来能够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为当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采访者与受访者正在交谈)

 

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了解到,这些中高龄返乡农民工普遍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大部分返乡人员对国家的一些帮扶政策也能够积极响应。而除经济因素外,中国人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也影响着高龄农民工返乡的生活质量。江苏省连云港市卞浦村村民王先生外出打工的这些年,让他感受颇多,“学个手艺到哪里都吃香,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就行”,以后他想在家乡开个木工店。受访者表示亲人团聚等家庭因素也大大提升了返乡后的幸福感,并且他们也纷纷支持国家政策,希望能够发挥余热为国家建设尽微薄之力。

(受访者正在填写问卷)

 

此次社会实践中,团队通过对返乡中高龄农民工的访问,详细了解了在后疫情时代下农民工返乡的具体生活情况。同时也了解国家政策对于发展农村经济,确保高龄农民工返乡以后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空间的积极影响,社会也对这个群体予以重视,相信他们在今后能安居乐业,安享幸福生活。

文章来源:江苏新闻 责任编辑:欧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江苏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