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江苏生活着1883万老年人,如何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今天(3月1日),记者从在南京召开的江苏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获悉,2023年,江苏将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大力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不断满足全省老年人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织牢织密老年社会保障网 全面建立长护保制度
在江苏,老年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已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1008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得到提高、人均增幅超过4%。全面落实80岁以上老年人尊老金制度,为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发放养老服务护理补贴,对高龄、空巢、失能等特殊老年群体开展常态化探访,为300万高龄、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基本实现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应保尽保、应养尽养。
2023年,江苏将进一步加强老年社会保障,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推动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发展。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医疗康复、慢性精神疾病等长期住院按床日付费医保支付方式,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全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支付管理政策。实施“安康关爱行动”,全省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承保覆盖率超过70%。
养老服务高质量 托起幸福“夕阳红”
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在养老服务方面,聚焦广大老年群体急难愁盼,江苏将打造供给高质量、普惠高水平、享老高品质的“苏适养老”服务品牌,全力打造“原居享老”“社区安老”“机构颐老”协调发展模式。
今年江苏将继续完成3万户改造任务,为有需求的家庭新增设置100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推动各地出台床位运营补贴政策,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庭。按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要求,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技能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5000人次。接受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老年人比例不低于17%,让老人原居享老。
在做实“社区安老”方面,江苏将改造提升100个具备日间照料、助餐助浴、全托服务等功能的标准化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依托现有城市服务资源,改造提升500个社区长者助餐点,让老年人享受“舌尖上的幸福”。推广社区“银发顾问”,制定服务规范,为老年人量身定制养老服务方案、链接服务资源。鼓励各地试点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激发互助养老内在活力。
今年,江苏还在做强“机构颐老”上下功夫,大力发展护理型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机构床位比例不低于68%。制定实施《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设置服务规范》,全省新增认知障碍照护床位不少于1万张。以等级评定为抓手引导养老机构提质增效,今年全省养老机构等级评定通过率达到60%以上。
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 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老有所医离不开老年医疗服务机构的建设,今年江苏全省将新增20家二级以上老年医院、优化提升30家护理院,24家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设置比例达到85%以上。推进安宁疗护试点工作,积极争取更多市县纳入第三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加快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探索建立护理院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制度。推动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改建、扩建现有设施等方式,增加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力争占比提升至35%以上。
为了让老人共享数字化生活,今年江苏继续实施“智慧助老”行动,扩大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专项普及培训覆盖面,年内再培训老年人50万人次。同时加强老年大学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老年学校”“老年教学点”,让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今年江苏还将创建50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推进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实施老年精神关爱项目,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社会环境。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敏 编辑/徐玮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