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江苏 > 聚焦江苏
投稿

端牢“中国饭碗”盐城预计全年粮食总产超140亿斤!

2022-11-08 15:03:22 来源: 责任编辑:

 从10月中旬盐城市水稻陆续开镰收割,至11月6日收获进度已达63.1%,小麦播种进度达47.2%。业内人士普遍预测,秋粮丰收已成定局。

今年,盐城市上下有效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农资价格高位运行等多重挑战,夏粮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效益“四增”好成绩,大豆油料扩种明显,加上眼前秋粮丰收形势大好,预计全年粮食总产将连续8年超140亿斤,保持全省第一。

作为长三角地区面积最大的平原农业区,盐城是全省和全国的农业大市、产粮大市。近年来,盐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全国0.18%的土地、0.61%的耕地,生产约占全国1%的粮食、1%的猪肉、2%的水产品、2%的蔬菜和3%的蛋类,为“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作出积极贡献。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也是盐城“市之大事”。盐城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点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充分发挥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盐城一方面严格红线管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038.6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含复种)1166.8万亩,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另一方面,念好“划、建、管、养、用”五字诀,全面推动“农田变良田”,打造“吨粮田、生态田、连片田、智慧田、致富田”,建成高标准农田850万亩。同时,探索联耕联种,以“小田变大田”改革引导村集体将连片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全市土地流转率达63%以上。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盐城充分发挥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市、全国食用菌菌需物资集散地、中国蟹苗之乡的作用,明确发展定位,找准主攻方向,着力加强种业基地生产、企业市场竞争、科技创新和市场监管等“四个能力”建设,做大做优繁制种基地,保障良种有效供给。种业要振兴,关键靠创新。盐城建成5个省部级研发平台,联合万建民、张洪程、吴明珠等院士工作站,打造产学研、农科教、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把农业“芯片”掌握在自己手中。2021年,全市农作物繁制种面积79.89万亩,总产量32万吨,占全省一半,其中杂交稻制种面积16.4万亩,占全省总面积80%,蟹苗长江大眼幼体产量占全国80%以上。

农业科技和装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在盐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上升到69.9%,建成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3个,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树立大食物观,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让百姓餐桌更丰富。盐城建成600万亩优质稻、600万亩专用小麦、500万亩次优质果蔬、170万亩海淡水养殖、750万头生猪养殖和超2亿羽的肉蛋禽养殖等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蔬菜园艺、蚕桑、水产品产量均居长三角地区前列。

种地有赚头,粮食有保障。盐城做好“一亩三分地”文章,落实“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扶持措施,促进农业降本、农民增收。大力培育农业新型主体,发展农业专业化服务,完善从“田头到餐桌”全产业链,做优“盐之有味”区域公用品牌,深耕“生鲜电商+”“中央厨房+”和乡村旅游等新模式,让农民从农业提质增效中充分受益。如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幅保持9%以上。

近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和盐城市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厅长杨时云表示,盐城建设农业强市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希望以厅市共建为契机,继续发挥体量优势、生态优势和改革优势,加快农业强市建设,为农业强省建设探索实践路径和经验。

如今,盐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311.6亿元,成为长三角中心区农业总产值唯一超千亿元的城市。盐城有底气也有责任,为农业强省建设探索实践路径,扛起“中国饭碗”盐城担当。

既要稻谷满仓,也要“诗和远方”。盐城将按照党的二十大最新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坚决扛起稳粮保供政治责任,聚力打造东部沿海大粮仓、生态食品大超市、乡村休闲大花园,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江苏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