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8月24日电(通讯员 童璟晓)为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国家于2015年开始实行脱贫攻坚战,并于2021年取得全面胜利;2017年,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并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21年,在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全面胜利之际,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果,正式落实了这一战略。
我国正处于这两项战略的过渡期,国家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也处于过渡中,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政策和措施中还存在着许多未考虑到的方面和不足,需要不断完善和改革。因此,固扶贫兴乡村小队就如何完善目前存在的各方不足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践和调研的活动。
七月初,小队成员们在队长黄笑和指导老师华中煜的带领下一起进行了本次实践调研活动需要做出的前期准备,主要有大致方向,调研内容和最终成果。会议上大家积极讨论,踊跃发表意见,最终成功讨论出调研时需要进行访谈和考察的内容。
图为调研队讨论访谈和考察的内容。通讯员 童璟晓 供图
考虑疫情情况,各团队成员选择在各自家乡的乡村进行调研。小队选择了线上资讯收集和线下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分工合作展开本次调研活动。
季新宇同学选择徐州市新沂市的丁集村为调研地,采取多元的调研方式,通过公众号进行前期了解,联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村干部咨询主要情况,最后深入各家各户进行实地的问卷调查,了解具体切实的情况。调查显示:该村集体经济组织受政策支持,产业规模较小,形式较单一;不存在特别困难的家庭,仍是有家庭存在陷入贫困的风险。季新宇同学了解到,村集体组织和社会十分关注“三类户”,提供各类补贴和帮助。但即使这样,“三类户”收入低,主要依赖国家补贴。
图为丁集村支部委员会。通讯员 童璟晓 供图
图为队员季新宇对丁集村支部委员会人员进行访谈。通讯员 童璟晓 供图
图为队员单韵吉对前案村党群服务中心人员进行访谈。
通讯员 童璟晓 供图
单韵吉同学前往江苏省盐城市的前案村进行调研访谈。该村的产业主要集中于农业,村民们的参与方式和获得收入的方式更多元化,村集体的收入拥有较高的水平。该村采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式,以工代赈,为三类户提供技能培训和相应的岗位,鼓励他们积极就业,避免单纯接受补助的救济方式带来的收入单一、不稳定和“搭便车”等问题。该村组织管理人员认为亟需解决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人才缺失的问题,以促进农村产业生态化、年轻化。
图为万民村。通讯员 童璟晓 供图
颜文静同学前往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万民村进行调研访谈。该村农业多元发展,规模较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方面政策扶持较少。该村贫困户占比少,贫困户主要通过社会服务组织获知该集体经济招聘工作的渠道,其主要收入来源于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对收入很满意。该村集体经济组织对“三类户”工作者提供补贴和生活帮助。
经过十几天的努力,小队成员基本完成了调研工作,收获了一定的成果。
小队通过对江苏部分农村调研,强化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当今农业政策下“三类户”发展的认知,宣传国家重视农业发展的政策,通过沟通鼓励部分“三类户”工作者相信国家政策、参与集体经济发展来改变现状。小队认识到:大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同程度受到国家政策红利的支持,拥有本村良好发展的固定产业;“三类户”问题受到重视和解决。小队也发现一些现存问题:发放补贴方面,补贴的额度和力度还有待提升,补贴金发放的流程也需要及时调整;将使用经费的权力下放到各个村集体内,并将使用过程透明化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劳动力方面,劳动人口比例失调,劳动人才人口流失严重,缺失了新鲜的血液,农村内产业的改革成了较为困难的事情且年轻人离开后,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也逐渐变得不容忽视,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得不到保障。农村产业方面,大多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的产业都还较为单一,且几乎都是农业,稳定性和创新性都有待提升。
图为队员线上讨论合照。通讯员 童璟晓 供图
在暑期农村调研结束后,小队成员感受到“实践出真知”的魅力,肯定了实地调研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推进作用。小队成员感受到了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不同政策背后的智慧,构建政策与政策落实之间的社会努力、个人努力。小队成员认为,大学生不应该将本科学习的范围停留于在书本知识上,局限在校园这个地点、在校的时间内,而是要走进社会、走进农村、走入基层、走近大众、走向生活。通过暑期短暂但充实的农村调研,小队成员感受团队合作氛围,见人识人,对未来学习、选择工作等方面有了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