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五,比亚迪(SZ002594)在A股市场迎来历史时刻,股价最高触及350元,成功跻身万亿俱乐部。比亚迪丢掉燃油车包袱后,销量数据一路高歌,成为资本追捧的造车新势力中的领头羊。无独有偶,6月8日,欧洲议会表决通过一项提案:从2035年开始在欧盟境内停止销售新的燃油车。此次投票尚未达成最终法律,还需要得到欧盟成员国的一致批准。但如果达成一致,将意味着13年后,欧盟国家只能卖零排放的纯电动车。
种种利好信息的叠加,给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无限遐想。
一只新能源“独角兽”的进击样本
“独角兽企业”是投资界对于10亿美元以上估值,并且创办时间相对较短的公司的称谓,一般具备行业朝阳、增长速度较快等特征,是一个城市创新活力与产业生态的风向标。
2021年,常州有国字号独角兽企业3家:中创新航、蜂巢能源、星星充电。这3家无一例外,均是新能源企业。
“快速奔跑的追风少年”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动力电池无疑是成长空间最大的赛道之一。蜂巢能源执行副总裁王志坤近期在接受常州电视台采访时吐露甜蜜烦恼:“现在企业最大的烦恼是订单太多,我们对上游材料、装备的保供压力也很大。”
入局时间不算早,但仅用四年多的时间,蜂巢能源便以“黑马”姿态脱颖而出,最新估值达到460亿。
王志坤向记者描述:“行业里形容我们是‘快速奔跑的追风少年’,销售收入最近三年,每年都保持了翻倍的增长,预计今年的销售收入会超过100亿元。”
赛道黑马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2022年1-5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中,蜂巢能源以2.01GWh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五。
2021年12月8日的“电池日”上,蜂巢能源发布“领蜂 600”战略,提出到2025年产能规划升至600GWh,实现四年内产能规划翻三番的目标。
扩产,但更要高质量扩产。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表示:“市场并不缺动力电池产能,但缺的是车规级高品质动力电池产能。”脱胎于整车企业的蜂巢能源,对于整车的应用场景和标准有着更深入的理解。
蜂巢能源金坛工厂,正是可靠性的秘诀所在。工厂于2019年11月正式投产,是蜂巢能源建设的首个车规级动力电池AI超级工厂。
秘籍1:创新产品
金坛工厂共分四期建设,总产能规划为67GWh。目前,一期、二期工厂已经正式投产,在二期工厂中建设了首条“短刀”电池量产线,满产产能将达到2.5GWh。
短刀电池,是限定了电芯长度和高度的动力电池,与刀片电池相比,其长度更短。短刀电池在性能、成本方面更具优势。另外,短刀电池兼容性、灵活性强,安全性也更高。
短刀电池概念正是由蜂巢能源创新提出,并于2021年第三季度正式量产,能量密度达到175wh/kg,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竞争性产品源于创新能力的厚积薄发,初创之际,蜂巢能源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首先把重点放在技术研发上,在2017-2018年两年的时间里,重点进行产品研发,包括插电式、纯电动式和快充电池等。
2021年,蜂巢能源以878项公开专利位居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专利公开量创新主体TOP20排行榜第一。
秘籍2:车规级标准
蜂巢能源董事、工艺资深总监刘小安介绍:“汽车上使用的零部件都要伴随整车应对各种各样的路况、环境、温度、湿度等等,使用期限在8-10年以上,所以对产品的可靠性都有超高的要求,因此,车规级也就代表着产品的可靠性”。
万级洁净度、1%湿度管控……为了保证生产出符合汽车使用的高品质电池产品,蜂巢能源对生产每个环境都严格要求。
秘籍3:AI智能制造
走进这座蜂巢能源国内第一工厂,AI技术的应用随处可见。
工厂通过AI大数据分析进行质量智能检测,实现质量检测的智能化及无人化,利用人工智能将不良品的分类与工艺参数结合,自动寻找最佳参数,节约开发时间30%,每年节能费用450万元。
动力电池领域,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如过江之鲫。杨红新认为,能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结合尤为重要。金坛工厂之外,蜂巢能源扩产足迹遍布全国多地。目前,马鞍山基地一期已实现量产,南京、盐城、湖州、遂宁等基地也在加紧建设中,有望于2022年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
扩产与创新并举,蜂巢能源收获了更多的资本青睐。从2020年4月完成10亿元战略融资以来,蜂巢能源通过核心技术和未来规划俘获了深创投、IDG、小米等一波知名机构。仅去年一年,蜂巢就完成了197.8亿元的融资,目前其估值已达460亿元。
除了创新加码和资本借力,600GWh的底气来自企业的战略布局。蜂巢能源在全球布局了11大生产基地,除了欧洲基地,在国内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华南和西南地区。
为什么是常州?
杨红新给出了答案:“目前,全国新能源行业的人才主要集聚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多年来,常州坚持走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道路,供应链比较完备。因此,不管是原材料、装备,还是我们技术服务的外围资源,常州的优势都很明显。”
王志坤眼前的订单压力,很快也会得到释放,“金坛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起来后,一些装备、材料企业也纷纷来到金坛建厂,这样更方便我们跟材料设备供应商研讨,提升技术研发的水平,降低上游材料的成本。另外在家门口供货,可以大大节省物流成本。今后常州需要整车企业、动力电池、材料和装备企业,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充分发挥行业的集聚效应。”
从地图上看,蜂巢能源位于长荡湖北侧、“两湖”创新区之内。
目前,这里已集聚了中以、中德等重量级平台,以及理想汽车、中创新航、蜂巢能源、星星充电等站在新经济浪潮前沿的造车“新势力”企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石墨烯等一批代表创新方向、引领创新发展的优势产业。
来自“中轴枢纽”的异军突起
早在2018年,常州就提出打造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高地。如今,从金坛、武进、新北到溧阳,新能源车企在常州已呈多点开花、链式发展态势,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国内新能源汽车巨头,在常州均有布局。
地处长三角腹地、以“工业明星城市”著称的常州,以深厚的装备制造业基础“接轨”新能源车时代,迸发出令人惊叹的能量。
日前,位于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的比亚迪常州基地发布:比亚迪海豹将于本月实现量产,预计达产后月产能为1.5万台。常州高新区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乘势发力,不断向高端化、集群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区拥有超过2000家汽车相关企业,涵盖了除发动机生产外的所有领域,比亚迪、北汽商用车、东风日产三大整车厂商均落户于此。
武进国家高新区,让新能源车“理想”照进了“现实”。目前,理想汽车可装配生产基地只有常州工厂,去年交付整车9万辆,创历史新高。园区同时重点针对新能源汽车“三电”、车身轻量化、汽车电子、自动驾驶等细分领域积极引进项目,中汽中心长三角区域总部、博世汽车电子、法雷奥西门子电驱动等均已落户。
溧阳市和金坛区专注动力电池细分领域,多点开花、强链补链。金坛已建立了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芯、电池PACK箱体及配件、BMS(电池管理系统)等动力电池领域较完整的产业链。2021年,中创新航和蜂巢能源在全国动力电池装机量排行榜上位居第三、六位。不久前发布的《常州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两中心、多集群”发展规划,以溧阳市和金坛区为核心,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动力及储能电池研发中心与制造中心。
值得关注的是,各家头部企业都将以常州为核心,在长三角实行集群发展,以一带多实现“葡萄串效应”。这既源于常州的产业基础,也基于常州的区位优势。处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常州,同样是新能源车产业链的“中枢”,落子常州,便布局长三角。
根据常州新能源车产业规划,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销60万辆,产业规模达4000亿元,每年要实现倍增。
在这里,企业集聚⇄产业链完善实现良性循环,催生出奇妙的化学反应。“因创新而前进”。常州,成为新能源企业的风水宝地。站在新兴产业发展的风口,像蜂巢能源这样的独角兽企业,紧随其后的潜在独角兽、瞪羚企业们正全速奔跑。
合合信息旗下启信宝联合城市进化论最新推出《2022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域研究报告》,系统呈现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概况、产业格局和地域分布,锁定最具潜力的“隐形城市冠军”。
《报告》显示,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企业数量达到3440家,居全国第一位。尤其在动力电池板块,已经聚集起近50家规上企业,动力电池已建成产能达85.5GWh,居全国首位。
“一企带一产,一产兴一城。”在“国际化智造名城 长三角中轴枢纽”、“两湖”创新区建设的新一轮时与势中,常州力争在新的产业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