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由木成林。过去十年,是徐州生态园林之城蝶变的十年。
十年间,江苏徐州大力加强公园绿地建设,共实施了260余项园林绿化景观工程,每年平均增加绿地212.8公顷,其中公园绿地104.5公顷。徐州建成区绿地面积由2012年的9968公顷,增加到现今的12210.96公顷,增长22.5%;城区公园绿地面积由2430公顷,增加到3684.63公顷,增长51.6%;“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覆盖半径达到90.8%……
十年来,徐州基本实现了“推开窗户见花园、走出家门逛公园”,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徐州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荣誉称号。
生态布局
拉长公园绿地服务半径
曾经的采煤塌陷地,如今成为一个集生态景观、休闲健身、防汛泄洪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位于三环西路西侧的泉润公园,扩大了原有水域,分隔成东西两湖,并保留部分原地貌植物,利用原地貌乔灌木构筑3个湖心岛屿,供野鸭、野鸟等栖息。俯瞰泉润公园,一汪碧湖犹如一块温润的碧玉。
泉润公园是徐州在市区西部精心布置的一个“绿岛”。针对城市公园布局中存在的“南多北少,四周多中心区少,新城区多老城区少”的现状,徐州结合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以及城市更新,对城市空间进行梳理,在绿化薄弱地带相继建起87个公园游园,打造“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城市公园分布更趋均衡。
随着市区建成区不断扩大、城区人口增长,市住建和资规部门联合对收储土地和居住区绿地情况进行梳理,确定公园建设规划,每年把建成一批公园绿地作为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近年来,相继建成了辛山山体公园、五山公园、桃花源湿地公园等6个总面积达263公顷的大型公园绿地,以及将近100公顷绿地,改造可使用、可进入、可休憩的功能性口袋公园和游园,让绿地无界、绿色共享,既增强城市绿地魅力,也满足了市民需求。
在增加“绿岛”的同时,徐州充分利用难得的城市河道自然条件,对丁万河、奎河、三八河等实施综合治理,疏浚河道,绿化两岸,增设游步道、临水栈道、亲水平台等功能性设施,美化桥梁沿岸道路,丁万河成为省唯一被评为“全国最美家乡河”的城市河道。城区内8条河流实施综合治理后,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达85 %以上,河道绿化普及率达82%。
围绕“清新、舒适、靓丽”目标,徐州还利用6个城市主要出入口道路两侧空间,建设大规模带状公园,提升道路沿线绿化景观,打造生态绿廊。对120条城市道路进行林荫路提升,对路宽12米以上的城市主、次干道和支路全面实施双排行道树完善工程,林荫路推广率达87.56%。利用城市高架、公共建筑和围墙,实施垂直绿化,倡导全社会充分利用空间,在房顶、墙壁、阳台、窗台、棚架等处栽种攀爬植物,增加绿化覆盖率,以空间换绿地,使绿化从平面走向立体。
生态宜居
塑造高品质绿色空间
十年来,徐州注重把历史积淀、文化精髓、人文修养、乡风民俗引入到立园、建园、管园之中,突出地域文化,塑造特色园林。
2021年夏,景观改造提升后的快哉亭公园向社会开放。公园以宋代文学家苏轼为切入点,修复快哉亭、阳春观荷等区域,通过对《快哉此风赋》的解读,融合宋代文人雅集活动,将东坡文化与市民休闲活动相结合,形成以东坡为代表的宋代园林文化体验区,打造成一个“登临观赏之胜地、诗意栖居之园林”。
从展现彭祖文化的彭祖园,到西楚文化的楚园;从金石文化的彭城金石园,到道教主题的珠山景区……徐州园林建设过程中,寓教于游的功能持续得到强化。徐州还注重燕子楼、大彭阁等核心景点文化展陈,挖掘深厚历史底蕴,增强景点吸引力。为彰显苏轼在徐州的功绩,立馆入园,运用灯光、字画、雕塑等多维度方式,充分展示苏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情怀。各公园内嵌入的名人馆、好人园、纪念馆、文化名人主题馆等,也使公园独具特色,丰富了精神空间,提升了城市品位。广泛运用节约型园林建设技术、工艺、材料,深度构筑青山绿水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先后高标准实施98项园林绿化景观工程,进一步把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推向深入。
建设精品园林的同时,徐州还实施景观润色工程。围绕“增绿添色、增花添彩、增文添情”,在新双拥碑绿地等6块老旧公园绿地和2.4公顷低效绿地内,调整栽植树木、花卉,配置小品,完善设施,全面提升改造。对老旧公园实施改造,载入科技创新、人文关怀、艺术设计、花卉园艺、时尚运动、儿童游乐等不同主题元素和场景,深度统筹以人为本与生态效能之间关系。每年适时举办花卉展览和园林文化节、开展雕塑音乐进公园、组织教育科普展览等活动,增强游客与公园的亲密度。各公园还增添小品、配套服务设施,引入了漂流书屋、设立小型书吧,展现园林的包容和知性。
公园为民而建,绿地服务百姓。十年来,徐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开展亲民便民工程,围绕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结合城市更新、边角地块梳理,采取拆违还绿、规划建绿、留白增绿、边角地见缝插绿等措施,建设口袋公园和微园林,补缺公园绿地,补齐生态短板,不断扩大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范围。2016年以来,先后建设了花语城东侧绿地、北区客运站西南绿地、双拥主题游园、森活绿郡北侧游园、金奎生态公园等60多个口袋公园和微园林,提升了公园绿地的均衡性、可达性、便民性。截至目前,全市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覆盖率达90.8%。
生态修复
把绿色还给大地
辛山山体(樱花谷)公园着重打造樱花谷,突出樱花特色;五山公园二期梅花坞,以梅花为主题;桃花源湿地公园桃林区建设桃花岛、桃花轩,专门展示桃红柳绿特色……曾经的采石宕口和采煤塌陷地,如今全面修复,还融入了专类植物特色,彰显出独具一格的魅力,吸引了八方来客前来观赏。
十年来,徐州坚持以生态修复为抓手,实施显山露水、退渔还湖、采煤塌陷地治理、宕口治理等一系列生态再造工程。
山体修复坚持走“生态修复+”治理模式。整体搬迁了云龙山、西珠山等周边棚户区和城中村,拆迁云龙山、云龙湖周边设施达200万平方米,整理出2800亩土地,全部用于景观建设。对东珠山、龟山、九里山等42处采石宕口实施修复,持续推进市区1660公顷荒山绿化,让“石头缝里长出了森林城市”,东珠山宕口遗址公园被国土资源部誉为“国内城市废弃矿山治理的典范”。
采煤塌陷地治理突出“宜水则水、宜田则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原则,充分保护山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潘安湖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九里湖湿地公园获得“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滨水生态再造着眼秀丽壮美,实施了九里湖、北南湖、金龙湖、大龙湖、玉潭湖等扩湖增水工程,清理改造丁万河、徐运新河等煤港码头,建成一批岸绿水清的滨湖滨水景观公园。
近年来,徐州相继建成了卧牛山山体公园、辛山山体(樱花谷)公园、拖龙山山体修复工程、五山公园、珠山南宕口彩叶园、桃花源湿地公园、泉润公园等项目。按照“生态修复+”理念,赋予生态修复项目以休闲、娱乐、健身、文化等功能,扩大生态修复功能效应。
开展园林绿化建设的同时,徐州还积极推进园林绿化规范化、法治化建设和管理,先后出台了工程施工、树木栽植、养护管理等方面8个技术规范,其中,《黄淮海平原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标准》《采石宕口生态修复技术标准》两项标准,在市政府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举办的2019徐州城市绿色发展国际论坛上对外发布。
在地方立法方面,徐州在全省率先颁布了《徐州市城市重点绿地保护条例》,先后公布了三批61块1700余公顷城市重点绿地。根据该条例,因公共利益需要占用重点绿地或者改变其规划用途的,均须通过组织听证会,征求专家、群众代表、利害关系人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后,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依法切实加强了城市绿地的保护与管理,确保绿色不褪色。
(来源:中国徐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