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地方 > 南京
投稿

点赞了不起的江苏① | 见证科创中国的南京力量

2022-10-28 15:43:06 来源: 责任编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中可见,坚持创新驱动是一个社会向上向好发展的必由之路。

而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在城市发展层面重要地位也日渐凸显。

“全国首个突破7万家的地区、国家高新区数量全国第一、‘两院’院士数量全国第一、国内所有‘985’高校与江苏合作全覆盖、中科院合作项目销售额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江苏成为经济“优等生”,从科技创新的成果中可见一斑。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56.5%提升到66.1%,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可以说过去的十年,是江苏科技进步最大、科技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

在党的二十大会议期间,江苏省委书记吴政隆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江苏都有更为集中的体现,江苏的现代化建设在全国“一盘棋”中具有重要典型意义。而作为江苏省会,十年来,南京全力支撑科技强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科创中国里的江苏担当

2021年,科技部在南京召开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复函支持南京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纵观南京科创的十年之路,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209.9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588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2.92%增长到2021年的3.6%,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城市排名中,南京从2017年的第9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8位。

当全民还在讨论5G技术的时候,在位于南京江宁区的紫金山实验室里,研发团队已经瞄准了6G太赫兹的研发,而目前的研究成果已将5G的传输速率提高了10-100倍,未来传输一部4K电影的话,不到1秒钟就能完成!这些创新成果的应用场景,将大大增加我国在相关领域的规则制定权、产业主导权。

专为研究“卡脖子”的科研项目而生的紫金山实验室,是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同推进建设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目的就是解决网络通信与国家安全领域重大战略需求、行业产业重大瓶颈的问题。而这十年里,不仅仅是紫金山实验室,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平台在南京挂牌设立,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于2021年9月正式启用,南京的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水生态安全与健康、光电、未来食品等4家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

图片

在江苏的科创地图上,和南京一样,众多面向未来的实验室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研究方向遍布未来的通信技术、生物医疗、环保低碳……而优秀的科创成果又能反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在江苏,或许你就能率先步入未来世界。

产业集群助高企林立

上市公司堪称城市经济风向标、实体经济“压舱石”,上市公司与城市经济总是相得益彰。今年8月,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这是今年以来南京新增的第四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也是南京的第151家上市公司。过去的十年,资本市场里的“南京力量”正在加速崛起,而在新增上市企业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属于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医药生物更是以17家上市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聚力打造“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即加快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两大优势产业,做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大先导产业,着力突破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潜力产业,积极布局未来网络与通信、基因技术、类脑智能、氢能与储能、元宇宙等一批产业新赛道。

图片

优质的新兴产业集群和面向未来的科创态度,南京赢得了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青睐,十年时间,南京的高企从733家增长至7801家。2021年规上工业企业高企占比提升至45%,全年新增的规上工业企业中高企占比达37.5%,仅2021年一年就有超1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为高企。

2018年起,南京首次启动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工作,建立了独特的瞪羚企业、培育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截至2021年底,累计上榜企业已有881家,据初步统计,2018至2021年南京瞪羚企业营业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43%提升到5.19%,如何高质量发展,南京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做了答卷。

回望科创板的企业,开市三年时间,江苏上市企业的数量持续位居全国各省(市)之首。作为城市创新的原动力,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南京,选择江苏,无疑成为了科创江苏的新名片。

不拘一格“抢”人才

党的二十大期间,当记者问道,面对科教人才资源丰富,南京是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时,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表示:南京科教资源丰富,例如拥有“双一流”建设高校13所、两院院士96位,每10万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3.52万人。未来的南京将积极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国家级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

当然,科创城市的活力,离不开科创人才的聚合。最新的数据统计,2021年南京市在校本专科生75.71万人、在校研究生16.1万人,以总计91.81万人的总数,排名全国第八,长三角区域第一。作为“高教之城”,南京每年其实并不缺少人才,而如何留住这些人才,是摆在南京面前的问题,也是众多科教城市的痛点。

做好人才的大管家,是南京的解决思路。十年里,南京推出了紫金山英才卡(英才码),整合市区两级18类共60余项服务,涵盖了落户安居、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清晰地告诉年轻人,“在南京,请放心”!

国内首创建设的“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给予人才3个月免租“拎包入住”人才公寓待遇,期间符合条件的每人每月发放3000元研习补贴。同时,南京成立了10亿元市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7成以上资金用于支持初创期、种子期人才企业,优渥的政策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法宝。

图片

作为科创城市,科创这块时髦的招牌,也是留住人才的途径。例如,南京组建了400余家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团队平均持股56%,年轻人“拿自己钱、办自己事”,大大提高了科研热情,期间,南京孵化了9000多家科技人才企业、集聚了14500多名科研及管理人才。

另外南京在全国首推了人才举荐、市场业绩、薪酬评价“三位一体”的市场化评价体系,近年来,有65名中青年人才通过举荐的方式享受到政策的集成支持,1.6万名人才获得科技贡献奖励近3亿元。

“不拘一格”选人才,找到最符合南京主导产业体系的人,在这样良好的创新机制氛围下,十年来,南京市人才资源总量从170万人增加到356万人。市域引进国家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达到675名,十年间增长了8倍;引进创新创业的中国及发达国家院士,从4人攀升到现在的132人。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下,南京正在以优质的科创土壤,吸引着更多的高新企业和创新人才的到来,用日渐增强的科创实力铸就南京力量。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江苏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