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今天能教我《帕米尔春天》的高音部分吗?”近日,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童心向阳志愿者服务团”成员张博尧刚走进盐城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小兴(化名)的家中,就收到了这份特殊的“点单”。在此后半个月里,这位大学生志愿者每天往返二十公里,为视障少年开展一对一竹笛辅导,用悠扬笛声搭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图为小兴(化名)演奏竹笛曲目
面对小兴报考竹笛10级的愿望,张博尧经过专业评估后建议:“我们先从9级曲目《帕米尔春天》开始,把基础打得更扎实些。”针对视障学生的特殊情况,志愿者创新采用“听觉+触觉”双模教学法:先以精湛的示范演奏展现帕米尔高原的辽阔意境,再将复杂乐曲拆解为“吐➕吐➕连”的“三结构”记忆模式。“虽然我看不见乐谱,但能想象音符在跳舞,每个节奏都有它独特的颜色。”小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着音乐的魅力。张博尧为帮助小兴理解乐曲结构,他特意设计了触觉辅助教学,让小兴通过手指感受笛孔的振动来把握节奏变化。
图为志愿者张博尧与小兴(化名)共同演奏竹笛曲目
在这个特殊的音乐课堂,每天都在上演着温暖的双向成长故事。“小兴对音乐的敏感度令人惊叹,他能精准捕捉演奏中的情绪变化,对乐曲风格的把握常常给我新的启发。”张博尧感慨道。在教授《帕米尔春天》时,当发现小兴因气息不稳影响音准,志愿者便引导他将手指轻触笛孔,通过感受呼吸节奏来调整吹奏技巧。经过半个月的反复练习,小兴逐渐掌握了“吐音饱满、连音连贯、高音不慌”的演奏诀窍。悠扬的笛声在这个特殊的家庭中缓缓流淌,见证着师生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
据悉,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童心向阳志愿者服务团”将持续推进这项爱心助学活动。下一步,团队将创新服务形式,团队将通过“线下教学+线上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为更多特殊儿童提供长期、专业的艺术辅导,让音乐的阳光照亮每一个特殊孩子的成长之路。(作者:冯潇;供图:张博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