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是载体、是桥梁、是纽带、是钥匙,在国家和民族内部起着凝聚人心,形成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因此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近日,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研究生志愿者们前往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卫星民族村,在村委会主任朱民珠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主题为“乡村推普共振兴,民族团结少年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专题学习携手民族团结
卫星民族村是镇江市3个少数民族村之一,全村总人口1600余人,少数民族人口500余人。为学习各民族的民风民俗,把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更加有效地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推动三下乡的走深走实,实践团队来到民族团结主题教育馆开展主题学习。馆内教育馆分为“少数民族情况介绍”、“民族服饰”、“民族美食”等版块,反映了我国56个民族分布情况,展示了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以及历史文化,彰显了民族大团结的和谐社会和民族振兴的力量。在参观时,团队中的中共党员孙洁同学分享了自己先前学习到的少数民族知识常识以及身边真实的民族小故事,大家纷纷表示对于少数民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推普课堂共助乡村振兴
卫星民族村由于没有工业企业,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卫星村留守儿童占全村儿童的60%。同语促团结,学校是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要阵地。因此,志愿者们寓教于乐开设了推普课堂,以来进一步丰富民族村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宣传推广学好普通话,弘扬民族文化精髓。课堂气氛热烈,互动效果良好。在推普过程中,志愿者刘子薇同学从什么是普通话、为什么要说普通话入手进行宣讲。随后,把普通话知识与绕口令、猜字谜、歇后语相结合开展趣味比赛活动,带领孩子们领略普通话的魅力。同时,团队成员江悦同学发挥语文教学的学科专业优势,带领大家诵读经典诗歌《乡愁》,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诗人期冀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浓浓爱国之情。另外,志愿者们还向孩子们展示历届普通话推广周宣传海报,让小朋友们模仿标语写一写,鼓励他们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并引导他们感受民族文化魅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氛围,把民族团结的种子种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最后,志愿者们与小朋友们手牵手合唱《少年中国说》。少年是伟大祖国的希望,让少数民族儿童在歌声中坚定理想信念,立志好好学习,长大后利用所学知识深入乡村、发挥作用,激发其为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与责任感。
队员们在本次活动结束后慨叹不已,愿在以后也能为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团队负责人钱鹏雁说道:“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次学习实践的机会,将民族团结与推普振兴乡村工作相融合。村民们质朴友好,小朋友们可爱善良。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十分重要,希望通过推普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献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据悉,教师教育学院今后将继续依托师范专业特色,发挥育人优势,持续策划打造“益路童行”公益课堂品牌项目,通过一系列进校园、进社区的实践活动,进行相关宣传、科普和主题教育,大手拉小手,为“融入社会、服务社会”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