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江苏 > 聚焦江苏
投稿

携手COP26与《时代周刊》,远景助力零碳交通转型

2022-05-31 18:13:10 来源:江苏新闻 作者: 责任编辑:欧阳

 近日,由远景科技集团(以下简称“远景”)旗下的远景电动方程式车队携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及《时代周刊》共同举办“赢得同气候变化的比赛”线上峰会(以下简称“峰会”)正式落幕。包括COP26 时任主席、希腊环境和能源部部长、英国交通部长、美国洛杉矶市长和宜家副总裁等在内的全球政界人士与企业代表出席峰会。

 

交通领域的减碳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尤为重要——交通领域占据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0%,同时是排放量增速最快的领域,而汽车电动化转型是目前最有效的举措。

“绿色交通是实现清洁增长、绿色就业和公共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相信,在向清洁能源转型的过程中,这样的转变也可以保证能源安全,并有助于平衡电网。如今,能源安全问题不仅关乎到减轻气候威胁,对于人类的生存延续也是意义非凡。因此,我们需要共同努力,致力于尽快以可负担和可持续的方式实现零排放汽车转型。”希腊环境和能源部长Kostas Skrekas表示。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峰会致力于加速《零排放汽车宣言》的签署并聚焦清洁交通的未来。该宣言由全球多个国家、企业和组织组成的领导小组在COP26上率先发起,承诺不晚于2035年在全球主要市场新销售的轿车和厢式货车均为零排放,并于2040年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这一目标,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 180 个主体签署加入《零排放汽车宣言》,包括希腊、丹麦、芬兰、冰岛等国家,美国洛杉矶、加拿大温哥华、阿根廷拉普拉塔等城市,以及在电动汽车领域,梅赛德斯奔驰、福特、通用、沃尔沃、捷豹路虎、比亚迪等。

远景电动方程式车队是国际汽联世界电动方程式锦标赛(FE)中最早实现碳中和的车队,并且成为COP26 唯一的官方合作体育团体。2021年11月,车队携塑料垃圾打造的电动方程式赛车—— Recover E亮相COP26世界领导人峰会(World Leaders Summit)主会场,以充满创新性与想象力的方式引发了人们对于全球环境问题的讨论,成为各国元首关注的焦点。

 

远景电动方程式车队董事总经理兼CTO Sylvain Filippi在峰会上表示:“电动方程式赛事正在展示电动车技术的真正潜力,这些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会被应用在民用电动车上。”同时,Filippi也呼吁各方参与到《零排放汽车宣言》中,共同创造一个更清洁、更可持续的未来。

远景同样致力于推动民用领域电动汽车的零碳转型。作为世界领先的智能电池科技公司,远景科技集团旗下的远景动力已为44个国家超过 65万辆电动汽车提供了高性能、高安全性的动力电池,迄今为止从未发生任何一起电池着火等重大事故。目前,远景动力已在中国、日本、美国、法国、英国布局了10大生产基地,预计到2026年零碳电池总产能超过300GWh。

2021年世界地球日,远景宣布将在2022年实现包括远景动力全球工厂在内的主体运营碳中和,2028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2022年世界地球日,远景发布的碳中和行动报告显示,通过自身技术创新,2021年全年远景动力交付的每GWh电池碳排强度同比下降了16%,同时发布了获国际权威机构TüV南德认证的全球首批“零碳电池”。

作为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远景在零碳领域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布局,致力于成为全球企业、政府与机构的“零碳技术伙伴”。为了加速全球零碳转型,持续推动风电和储能成为“新煤炭”,电池和氢燃料成为“新石油”,智能物联网成为“新电网”,零碳产业园成为“新基建”,同时培育绿色“新工业”体系,开创美好零碳世界。

远景在全球首创的零碳产业园模式正成为其生产零碳产品、赋能上下游零碳转型、助力绿色新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础设施:今年4月,远景基于“新型电力系统”“零碳数字操作系统”和“绿色新工业集群”三大创新支柱打造的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一期正式投产。

 

在零碳产业园内,新型电力系统为电池生产提供100%零碳能源供给;基于智能物联操作系统EnOS™和方舟能碳管理平台打造的零碳数字认证体系,赋予了每一块电池可追踪溯源、符合各类国际标准、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零碳绿码”。绿码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涉及“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实时监测与录入,并全方位展示了产品全生命周期每一个环节的信息追踪,将一码打通信息传递与备案,帮助产品打破贸易壁垒进入国际市场。

未来十年,随着远景“零碳产业园”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落地,远景将携手合作伙伴在全球建设100个零碳产业园,届时每年将为地球减碳10亿吨,持续赋能全球范围内实现零碳转型。

文章来源:江苏新闻 责任编辑:欧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江苏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