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荡荡的长江,是一部流动的文明史。今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这是继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之后,我国启动建设的第五个国家文化公园,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华日报联合湖北日报、湖南日报、重庆日报、四川日报,邀请苏、鄂、湘、渝、川五省市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话长江文化永续传承,为高质量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出谋划策。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
推动长江文化资源在更高层面联动共享
贺云翱
□ 新华日报记者 杨频萍
作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贺云翱一直都很关注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包括贺云翱在内的5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递交关于建立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提案,网络上两三天内就有2000多万人阅读,“这说明国家主导提出的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也是广大人民的心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贺云翱就十分关注长江文化研究,走遍了青海到上海的长江沿线。“国家文化公园启动建设后,将从国家层面推动长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站在国家、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未来去思考,视野和格局超越了现有的任何一个省级行政区划。”贺云翱表示,如何呈现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的长江文化,还是一个有待破解的问题。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深刻把握长江文化的内涵体系。贺云翱建议,开展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和科学研究,建立长江文旅资源数据库,加快制定《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规划,构建长江文化保护利用实践体系,推动长江文化资源在更高、更广阔的层面上整合、联动、共享。要在沿江城市选择建设若干“长江文化地标”,以点带面,形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示范区。
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各地要对区域内长江文化资源、特点和价值系统有充分的认知。贺云翱说,以江苏为例,江苏是长江文化的富集区,也是长江文化与大运河文化及江海文化的交汇地,在长江文化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建议,建立长江文化研究平台和研究基地,持续研究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问题,包括对长江文化的内涵以及长江考古、长江文物、长江文化遗产的研究,对长江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融合的研究,对长江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问题的研究等。做好顶层设计,制定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的建设规划,分门别类地对长江文化的研究与践行等做出规划,真正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
“长江经济带建设离不开长江文化带的建设,各地要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推进长江流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同发展与现代化建设。”贺云翱说,建设好国家文化公园,对于解决中、东、西部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不同地区的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做好长江文化保护传承的前提下,各地要建设文旅地标、品牌,提升长江文化影响力,让优秀文化资源“活”起来,融入人民生活和地方现代化发展进程,推进历史文化与现代公共文化融合、文旅交融合、城乡建设融合,让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造福现代与未来。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熊召政:
统筹协调,把一整条长江放在心里
熊召政
□ 湖北日报记者 杨宏斌
“长江没有哪一段‘更重要’,只有整个长江‘都重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必须‘把一整条长江放在心里’。”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熊召政接受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沿江各省纷纷筹划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形势喜人,但我们不能认为哪个江段“更重要”,要注重长江文化的整体性、系统性,统筹协调、协同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去年全国两会上,熊召政向全国政协提案建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四五”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规划研究,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进一步发挥生态、文化、旅游对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杠杆作用,形成“十四五”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动能。熊召政的建议,是首个见诸提案的关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议,被全国政协采纳。
“因为我是长江边上的人,我更多的以一种眷念的感情来述说我的家乡。”多年来,作为著名作家和文化学者的熊召政,醉心研究长江文化。他走过长江各江段,从长江源头一直走到长江出海口。
今年1月初,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熊召政非常高兴和欣慰。他表示,中央批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立项和建设,是我们国家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是实现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他认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必将成为强化国家民族文化认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必将成为弘扬传统文化与迈向未来的重要资源。
如何建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熊召政认为,沿江各地既要注重彰显特色,也要注重整体把握。彰显特色,就是沿江各地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本省长江文化资源,做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在本省的项目设置和景区设置。整体把握,就是在指导思想上不要说长江哪一段“更重要”,因为每一段“都重要”。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不仅要从整条江来宏观把握,还要从气候、地质、水文、生态、人文各个方面综合研究长江保护和文化开发。
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如何传承和发扬长江文化?熊召政认为,长江文化包括两类,即生态与人文,这两方面都是文化,都要着力。例如保护白鳍豚,既是保护长江生态,更是保护长江文化。所以,长江生态的保护和长江文化的发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都要认真、都要做好。而在长江文化的研究方面,他撰写过大量研究文章。他说,长江文化具有多元性,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荆楚文化、下游的吴越文化,三种文化呈现的特点也不相同。对这三种文化,各地都要认认真真地挖掘研究,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加以发扬光大。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鄢福初:
彰显长江文化的历史深度时代高度
鄢福初
□ 湖南日报记者 刘燕娟
“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既要充分挖掘长江文化的精髓,彰显文化自信,也要结合现代理念和时代特点,弘扬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鄢福初在接受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要从长江文化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在新征程上转化为湖南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不竭动力。
从历史中走来的长江,不仅有一汪碧水,更是一条文化的脉络。“长江历史文化资源深厚,湖南湘江是长江主要支流之一。”鄢福初说,从屈贾开始的楚汉文化,到经世致用的湖湘理学文化,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孕育和诞生了屈原“上下求索”、杜甫心系民苦、范仲淹“先忧后乐”等精神,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从当代文化资源来看,鄢福初表示,长江沿岸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既构建了长江经济带,也是长江生态带、长江文化带,形成了开放、包容、多元的文化格局。
今年初,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部署启动,湖南岳阳163公里长江岸线位列其中。近年来,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绘就了水天一色的巴陵胜状,“候鸟的欢歌”“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成为崭新名片。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在鄢福初看来,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不仅是基础设施建设,还要通过文旅融合打造经典文化公园,讲好长江沿线的文化故事,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让千年文脉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
目前,岳阳市围绕创建世界滨水公园城市、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大力实施最美长江岸线生态绿道、沿江环湖生态旅游廊道、长江生态文化展示基地等十大标志性工程,并率先启动湖南长江沿线文物考古调查工作,将“讲好长江故事”提上重要日程,争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区。
“这对于延续我国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鄢福初表示,文化是国家、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扛起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的时代责任,为奋进新征程注入湖湘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曹清尧:
走出一条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新路
曹清尧
□ 重庆日报记者 罗静雯 王亚同
今年初,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明确指出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大力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这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重要指示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曹清尧建议,将重庆段纳入重点建设范围,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区。他认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涉及13个省区市,而长江重庆段长达691公里,占长江总里程的11%,重庆段更是拥有与长江息息相关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全市长江干流现存不可移动文物15155处,拥有重要文化资源124处,是长江文化重要的实证资料。长江三峡重庆境内共有核心旅游资源246个,在长江干流全域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代表性。重庆段理应成为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战场。
曹清尧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自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第一个座谈会就放到了重庆,从此确定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导向。近年来,重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强力实施长江生态保护修复,长江重庆段水质常年为优,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居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第一,用实际行动担负起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上游责任”。
曹清尧在调研中了解到,重庆以三峡文物为重点,加强长江文化资源和长江文物保护利用,相关部门已完成《长江三峡文化发展研究》等一批重点研究课题,出版《近代川江航运史》《千古三峡丛书》等学术专著60余部,推出《长江文明展》《三峡文物保护成果展》等展览,着力阐释长江文化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区域特征及价值理念,形成了丰富研究成果。
曹清尧认为,长江重庆段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基础扎实、重点项目成熟,最具备条件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区、推动文旅融合示范江段。他呼吁国家相关部委加强政策项目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加强长江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方面给予更多扶持,加大对重庆三峡文物保护、文旅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支持。他建议有关部门和单位合理统筹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总体规划,将重庆段作为建设重点,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区。同时,可整合邻近省份和地区资源,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探索可持续发展和运营模式,走出一条新时代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新路。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联名誉主席郑晓幸:
打造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品牌
郑晓幸
□ 四川日报记者 郭静雯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提出设立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议,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22年1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启动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求各相关部门和地区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四川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区域,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联名誉主席郑晓幸也带来了一份关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建议。他建议,参照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做法,设立并召开国家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论坛,打造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品牌。
郑晓幸认为,设立并召开国家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论坛,对于挖掘和整理长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系统阐发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文化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标识的传播度和影响力;有利于盘活长江流域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推动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
郑晓幸提出,国家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论坛应坚持“政府指导、社会办会”的宗旨,构建企业出资、公益参与的运作模式,围绕打造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品牌,坚持品牌化、社会化、融合化发展。他建议,应由国家部委牵头开展前期调研、成立国家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论坛筹备组,由国家相关部委、长江流域地方政府共同主办,邀请国际知名人士参会,拓展国际视野。论坛举办期间,可同步召开长江沿线省区市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发展长江经济带文化联盟成员单位,推动长江文化整体联动、协调发展,探索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新模式。
郑晓幸还建议,应尽快开展长江文化资源普查,建立长江文化数据库,为社会各界参与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提供学术支持,做好顶层设计。同时,利用国家社科基金、文保基金、艺术基金等资源设立长江文化研究系列课题,加强长江流域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加强长江流域城市的艺术创作生产,探索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