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灿烂辉煌,而古籍则是传承中华文明基因血脉的重要载体。11月29日下午,全国首个地级市古籍馆——苏州古籍馆在苏州图书馆(人民路馆)正式揭牌。
现场,苏州图书馆获颁江苏省内首个“中华经典传习所”铜牌;苏州图书馆、常熟市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吴江区图书馆、苏州博物馆等5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签署古籍数字化战略合作协议。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苏州市的古籍保护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工作方针,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有苏州图书馆、常熟市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吴江区图书馆和苏州博物馆等5家单位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宋刻《容斋随笔》《东莱吕太史文集》元刻《春秋属辞》《唐书》等319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量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2014年苏州图书馆和吴江区图书馆同时被授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入选名额占江苏全省一半。
在古籍修复、古籍数字化、古籍宣传普及、古籍整理与研究等方面,苏州的古籍收藏单位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以苏州图书馆为例,自2007年开始,苏州图书馆就逐步推进馆藏古籍文献数字化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数字化古籍1496部,829640页,容量达16.12TB。同时,还建立起了包含苏州古代地方文献、馆藏珍贵古籍、苏州地区家谱以及苏州文人别集等内容的“苏州图书馆古籍库”,并实现了远程登录、图文对照、全文检索、繁简字转换等功能,大大便利了读者的使用,为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韩卫兵表示,苏州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古籍公藏单位30余家,古籍藏量达百万册。古籍馆是古籍工作的重要载体,是让“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重要平台。苏州市文广旅局将持续支持、健全、完善古籍馆建设工作,力争把它打造成全市古籍的典藏和研究基地。
未来,苏州古籍馆将结合苏州图书馆天香小筑修缮工程,利用展览、活动等形式,打造古籍活化样本。深入挖掘江南典籍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文化内涵和共同价值,使之成为更高视野、更大格局塑造“江南文化”的重要源泉、苏州市民构筑精神家园的重要依托、打造江南生活典范城市的重要途径,更大力度彰显古籍时代价值;着力建设一支在典藏保护、展览展示、修复加工等方面业务精湛的人才队伍,打造一个全市统一的古籍数字化平台,开设一批典籍研究班、传习班和吟诵班,以更高标准筑牢事业发展根基,真正让典籍里的苏州“活”在当下、走进生活;努力推动多元合作,建立古籍数字化、文创产品开发、资源整合等全链条工作体系,实现图书馆、博物馆、版本馆功能与服务的全面聚合,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古籍工作活动共联、品牌共推、成果共享,以更高视野、更大格局重塑江南文化,以更实举措构建古籍工作的“苏州样板”,为广大读者构筑更贴民生、更接地气的精神家园。
(来源:江苏广电苏州中心站/耿昊东 房崇逸 编辑/俞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