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地方 > 南京
投稿

玄武这十年,新核筑“新城”

2022-07-22 13:38:00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奋进。过去十年,是南京市玄武区经济快速增长、发展格局巨变的十年,也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福祉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回首十年路,玄武区始终保持爬坡上升势头,经济发展步履铿锵,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组组醒目的数字正是玄武十年奋进的最好佐证:十八大以来,玄武区经济总量连跨7个百亿级台阶,2021年达1200亿元,年均增长8.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4万元增长到8万元以上,连续8年位居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元,文旅地标产业更加鲜明;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从66%上升至84%,入选“中国最美县域百强”,是南京唯一上榜城区。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如今的玄武,正在南京1%左右的土地上,通过一次次发展突破,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答卷。玄武区委书记闵一峰表示,玄武将坚持特色立区,坚持激扬禀赋资源,坚持内生动力发展,走出一条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具有玄武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产城融合,“空城”变“新城”

“2014年我们公司曾落户在玄武,后来因为发展的需要,暂时离开了。兜兜转转一圈,现在我们还是选择落户玄武,就是因为看好‘玄武新中心’的区域定位和创新生态。”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人力资源部、综合部总经理陈兵说。

陈兵提到的“玄武新中心”,就是如今的红山新城,许多优质企业在此落户扎营。但多年前的红山,几乎是一座产业“空城”。

十年前,红山曾因为聚集大量汽车相关产业而闻名玄武,但随着后来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大量产业迁出,红山几乎变成产业“空城”。为了将“空城”变为“新城”,玄武成立了铁北红山新城管委会,以产城融合思路“白纸作画”,起笔红山新城建设,最终在84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开垦出一座“玄武新中心”,成为创新产业集聚的产城融合典范

如今,红山新城已累计招引星河、复星等11家总部企业,江苏铁塔、H&A银行等20余家龙头企业入驻,吸引投资超过450亿元,大量人才涌入,这座“玄武新中心”在南京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发挥着越来越强的磁场效应。

红山旧貌换新颜,是玄武区盘活存量资源实现空间再造、坚持构建创新格局的典型范例。作为南京中心城区,玄武区曾面临内城衰退带来的“发展焦虑”。为了老城发展不掉队,南京市委常委会为玄武发展勾勒新的蓝图:激活资源要素,突破空间瓶颈,做足山水文章,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集约、富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基于此,玄武开始走上以创新引领老城更新、构建全域创新格局的新路子。立足资源大区的禀赋优势,玄武梳理整合最稀缺、最优质、最成熟的资源,先后将铁北红山新城、珠江路城市“硅巷”、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南理工科技创新园、东大·南京设计名城纳入徐庄高新区统一管理,形成“一区五园”的创新格局,在紫金山下串起一条亮眼的创新经济带。

如今的徐庄高新区,汇聚了苏宁易购、途牛、先声药业等龙头企业和复元新材料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机构,2000余家企业形成高密度创新矩阵,徐庄高新区正式晋级省级高新区。

在空间再造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玄武也着力扮靓美丽老城。“最美火车站”南京站焕发新颜,梅园新村、百子亭街区重现历史风貌,香林寺沟片区由城中村蝶变为城市客厅……在一个个空间更迭里,在一场场发展蝶变中,玄武区越来越有吸引力,也越来越有温度。

聚指成拳,做好山水文章

望紫金山巍然,见玄武湖浩渺。望山见水的玄武区是南京“山水城林”的生动表达,但坐拥紫金山、玄武湖等生态名片,有中山陵、明孝陵等人文胜景的玄武,曾面临资源载体“在地”不“在手”的困境,不少市民游客“知景不知区”,区域消费潜能也未得到完全挖掘。

为解决这些难题,玄武以“融”为抓手撬动资源合力,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并将文旅融合与城市更新、消费升级、产业转型有机结合,让资源价值转化路径更加清晰。

以1800米长江路为例,坐落30余处文商旅载体,是一条禀赋优越的“宝藏路”,但此前因为缺乏有效协调机制,声名不显。为此,玄武以“融”迈出第一步,打破管理、信息等藩篱,打造长江路文旅大街,如今,长江路已成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金字招牌”,玄武也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玄武以“融”为媒,扬人文之长,做山水文章,商、旅、文、体等资源走向深度融通。去年,全区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近20%。随着文商旅融合愈加深入,玄武区的消费活力也不断释放。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玄武区消费能级的提升:10年来,玄武社零从300亿元跃升至1129.8亿元,以全市1%左右的面积贡献出全市近14%的总量,增幅领跑全市。全区现集聚首店超200家,跻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心区”十强,被省政府表彰为开展消费促进工作成效明显地区。

创新转型的案例还发生在玄武多个产业领域。商务商贸、现代金融一直是中心城区的传统强势产业,但在城市多中心化的趋势下,老城需要找准新的发力点破局。为此,玄武转轨变道,在保持商务商贸和现代金融两大支柱产业的同时,也在软件信息和生命健康两大新兴产业赛道精准发力,新增长极迅速崛起。

凭借坚实的产业基础,转轨变道的玄武站在数字经济的风口,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活力。面积仅3.32平方公里的徐庄,产业能级不断攀升,互联网产值全省第一,软件信息产业收入增长率全市第一,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数全市第一。

创新不休,转型不止。玄武区区长钱维透露,下一个五年,玄武将抢抓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机遇,主动融入区域现代化产业链,做大本地特色产业集群,聚焦在线经济、5G+工业互联网和精准医疗,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平台企业,培育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品牌。

凤栖玄梧,下好资源整合一盘棋

2020年11月,玄武区牵头发起钟山农业创新发展联盟,通过整合涉农资源,打造政产学研金发展共同体,实现农业科技全产业链创新融合发展。

这个联盟拥有各领域的“高配”资源:翟虎渠、曹卫星等9名院士专家受聘担任顾问;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积极参与;融通农业、汇通达、卫岗、农芯研究院等企业主动加盟;中国邮储银行南京分行提供金融支持。

联盟企业对此感慨:“在这个平台,技术、资金和市场一步到位,还有院士级别的专家问诊把脉,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据玄武区科技局局长史庆锋介绍,探索多元创新主体合作共建机制是未来玄武的发展方向之一。而整合资源,玄武有先天优势。玄武汇聚东南大学、中科院南京分院等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科教资源优势明显;有世界500强企业分支机构45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91家,“专精特新”企业不断增多;此外,玄武还具备教育、医疗等主城区硬核优势。对于空间载体与扶持政策都不占优势的玄武区来说,撬动高校院所、金融资本、第三方机构等资源,加强整合,推动创新要素集聚汇拢,是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

除此之外,玄武推出的“凤栖玄梧、人才优服”体系,为玄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通过该体系,玄武引育科技顶尖专家、创新型企业家等人才四百余人;通过“紫金山英才计划”“百校对接工程”,高水平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化特色的人才孵化载体。

经过十年探索,玄武走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立足新起点,闵一峰表示,未来的玄武,将是最具竞争力的创新高地、最具影响力的消费中心、最具吸引力的美丽城区、最具凝聚力的幸福家园,以活力满满的新姿态,以实际行动迎接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奔赴“强富美高”新玄武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征程。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江苏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