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千载沧桑风雨,道尽了南京的繁华与衰落,铸就了古都的气韵与风骨。如今的南京既是拥江发展的“长江文都”,也是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学之都”。在南京这座文学之都,仅实体书店就有700余家,处处可寻觅到文学的踪影。
日前,第二届南京世界文学之都主题书展暨第十二届江苏书展南京书展举行,围绕世界“文学之都”的特色,令在场读者畅览古韵今风的同时,助力南京不断擦亮“世界文都”的城市名片。
从“天下文枢”到世界文都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作为一座跨越江南、江北的文化古城,南京既有自然山水之胜,亦有历史人文之雅,在明清时期,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崇文重教的基因在此厚植,因此,南京素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
古往今来,无数名家在南京笔耕不辍,挥洒文采,《文心雕龙》《永乐大典》《红楼梦》等作品都与南京有着不解之缘;当代南京也涌现了一大批文学名家,余光中、朱自清等文学大家都在南京留下了墨迹,美国作家赛珍珠更是在南京创作了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大地》。2019年10月31日,在历时三年的“申都”活动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自此,南京成为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学之都” ,“天下文枢”与“世界文都”,两张古与今的名片在南京交相辉映。
“文学之于南京,并不是镜花水月,它是这座城市中的一草一木,一食一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文学与南京的渊源不仅写进了城市的血脉中,更是与市民日常的生活紧密相融。南京有近900家阅读组织,每年举办各类阅读活动1.5万余场,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96.53%,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人数超六成。迄今为止,南京共有600多个民间读书会登记在册,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南京拥有众多高质量书店,在街头巷角随处可见公共阅读空间,从都市到山野,南京的各个角落都有文气涌动。
显金陵底蕴 展文都风采
在今年三月,南京首部城市通史《南京通史》正式面世,以45万字厘清了南京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展现了六朝古都的文化积淀,既是对文化遗产的薪火相传,也是南京对于“文都担当”一词的最好诠释。
而在近期举办的第二届南京世界文学之都主题书展开幕式上,由南京文学之都发起的全球倡议落地成果——《文都映像》笔记本(盲文版)首发,展现南京对于特殊群体的关爱与担当。同时,《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新书首发,全面梳理了“文都南京”的历史源流,一展“文都南京”的当代风采,彰显南京作为中国唯一“世界文学之都”的担当。
守护千年文脉,既要以纸笔书写起世代相承的精神基因,也要有融于市集中的人间烟火。《南京“文学之都”建设规划纲要(2020-2023)》曾提出,要打造1个枢纽性的世界文学客厅、N个示范联动的“文学+”空间、X个以共享坐标关联的文学场所,推动城市文学空间网络建设。
今年6月,南京组织了一场“ONE物皆可·灵感市集”,主办方结合“南京世界文学之都”的城市标签,以市集体验展现出南京独特的城市文化底蕴。在近两年举办的南京世界文学之都主题书展上,南京向全体市民发行了共计150万元的图书消费券,引导市民“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感受 “世界文学之都”的迷人魅力。
“书香润文都”
7月2日的新街口大众书局,三十余度的高温也难挡市民看书购书的热情。正值各大中小学开始放暑假,书店中不乏和孩子一起选购教材、阅读书籍的家长,书店中的座位并不充裕, 不少读者背抵书架席地而坐,沉浸在书香世界中。
在当天前往书店购书的市民中,有许多是“有备而来”,7月2日的书展以“喜迎二十大 书香润文都”为主题,向南京市民发放了50万图书消费券,分别按照“满50减30”和“满100减60”的方式使用,分展点书店几乎遍布南京的每个区,涵盖了从大众书局到锦创书城等南京各大书店,以切实的购书优惠,吸引更多人走进书店、走近阅读。
“提前在社交媒体上关注了这次读书券的相关信息,今天还特地定了一个闹钟抢券,结果也只抢到‘50减30’的券。”一位读者这样表示。书展开幕当天下午4点,图书消费券就被一抢而空,可见其热度之高。书展期间,顾客不仅可以使用图书消费券抵扣消费,各分展点书店同事也为顾客提供了最低的图书折扣,市民可以在享受书店原有打折优惠的基础上再使用消费券结款。此外,书展期间,南京还开展了名人名家讲座、新书发布、作者签售、线上共读等活动,让读者从不同视角感受“世界文都”的独特魅力。
除了南京市在书展间举办的各类活动,各城区也在积极开展系列展销和阅读活动吸引广大读者参与,例如雨花台区拟选择区内有一定影响力的4家实体书店,发放4万元的图书消费券,采用读者现场互动实名申领、一人一券的方式开展;玄武区在1000平米以上的实体书店,为消费者提供“折上折”优惠活动,在书店自有折扣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消费,政府再补贴15%的额度;栖霞区发放了10000张“栖·阅”读书卡的权益卡,注册会员后购书享受八折优惠等。文学赋能下的南京,正在向艺术、商业等方面纵深发展,彰显书香氤氲和烟火气萦绕的南京味道,为孕育“文学之都”IP不断注入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