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在这充满生机的季节里,江苏省阜宁县民政局以"阜老乡亲"服务品牌为抓手,在各民政综合服务站陆续开展一系列富有特色的“银龄行动”。通过趣味游戏、艺术创作、文化展演等形式,让老年人在参与中重拾童趣、在互动中感受温情,生动诠释了“老有颐养”的幸福内涵,为各地开展老年服务提供可借鉴的“阜宁样本”。
欢乐套圈赢好礼 幸福满载笑开颜
在三灶镇十灶长者幸福食堂,一场别开生面的"欢乐时光,套住幸福"活动正在这里热闹举行。活动现场,志愿者们精心布置的"幸福矩阵"格外引人注目:一排排米面粮油、新鲜蔬果、生活用品整齐摆放,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83岁的张奶奶精神矍铄,她眯着眼睛,稳稳地抛出手中的套圈。"中了!"随着一声欢呼,套圈稳稳地套住了一盆绿意盎然的盆栽。"我这老胳膊老腿还挺中用!"张奶奶笑得合不拢嘴,"这盆花拿回家,天天看着心情好!"活动现场欢声笑语不断。75岁的王爷爷更是技高一筹,连中三环。"这活动有趣又实在,我套中的油够吃一个月了!"王爷爷抱着奖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活动结束时,许多老人仍意犹未尽,纷纷询问下次举办时间,这种"小游戏+微福利"的模式深受老年人欢迎,既唤起了他们的童年记忆,又解决了部分生活需求。简单却充满温情的活动,不仅让老人们收获了快乐,更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
执笔绘就夕阳美 丹青流韵润心田
如果说套圈游戏给老人们带来了欢声笑语,那么在活动中心举行的绘画课则为他们的精神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明亮的教室里,二十余位老人正专注地挥毫泼墨。
72岁的李大爷是第一次参加绘画课。粗糙的双手握着画笔略显笨拙,但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他渐渐找到了感觉。当完成人生第一幅水彩画时,李大爷激动地说:"没想到我这双种地的手还能画画!"而曾经是小学美术教师的周奶奶则重拾画笔,她笔下的《春满庭院》色彩明快,构图精巧,引得众人连连称赞。
绘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心灵疗愈。通过绘画,老人们可以放松身心、抒发情感,同时还能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对延缓大脑衰老也有积极作用。艺术成为了银龄生活的“精神维生素”,不仅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文化盛宴展风采 耆乐融融颂华年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表演在益林兴杨民政综合服务站精彩上演,为社区的老年朋友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人间至德忠和老,世间大美信与诚”成为整场活动的精神注脚,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随着《花好月圆》的乐曲响起,"银发"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翩翩起舞。她们虽已年过花甲,但舞姿依然优美动人。紧接着,民间艺人的二胡独奏将演出推向高潮。《二泉映月》如泣如诉,老人们闭目聆听,仿佛回到了青春岁月;而《赛马》的激昂旋律又让现场气氛瞬间热烈起来。互动环节更是妙趣横生,78岁的张大爷健步上台,即兴演唱了一首《东方红》,饱含深情的演唱引发了全场大合唱。坐在轮椅上的吴爷爷全程跟着哼唱,他说:"这样的演出真好,让我们好像回到了年轻时候。"
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从套圈游戏的欢声笑语,到绘画课堂的专注沉静,再到文化展演的情感共鸣,阜宁县的银龄关爱行动以多元形态展现了新时代养老服务的温度与创意。在这里,老年人不仅是关怀对象,更是生活的创作者、文化的传承者,当全社会共同织就这张“幸福网”,最美的夕阳红必将温暖“阜老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