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之际,“百载春秋·笔铸脊梁”主题书法展以艺术之姿,回溯工运历史、礼赞时代精神。江志宏先生三幅书法作品的入选,不仅是个人艺术创作的高光时刻,更以笔墨为媒,为这场致敬工会百年征程的文化盛事注入独特人文意蕴。
一、传统根基:从经典中汲取的笔墨底气
江志宏的书法,深植于中国传统书法的沃土。观其用笔,提按使转间可见对“中锋行笔”古法的坚守,线条如“屋漏痕”“锥画沙”,兼具力度与韵致,这是对书法“笔法为上”传统的尊崇。在字体选择与结构经营上,或取楷书的端雅方正,或师行书的流畅自然,皆能于经典帖学中寻得脉络——从魏晋风骨的灵动,到唐楷法度的严谨,再到明清书家的意趣拓展,传统书法的养分,化作其作品中扎实的笔墨功底与典雅气质。这种对传统的深耕,让他的书法脱离浮躁与粗陋,以沉稳、醇厚的艺术语言,与工会百年历史的厚重感形成精神呼应。
二、时代共情:以笔墨诠释工会精神内核
工会百年,是劳动者奋斗的史诗,是“为人民谋幸福”初心的践行史。江志宏的书法,并非孤立的艺术创作,而是以笔墨为载体,尝试与这一宏大时代主题对话。他的作品中,笔画的张力暗合工会组织凝聚力量、砥砺前行的奋进姿态;章法的开合布局,恰似工会事业在历史浪潮中开拓创新、包容并蓄的格局。
三幅作品虽未直接书写工会标语,却以书法艺术特有的含蓄与深邃,传递出对“劳动光荣”“团结奋进”“奉献担当”等精神的理解。这种理解,不是生硬的符号堆砌,而是将时代精神融入笔墨韵律,让观者在欣赏书法美的同时,能联想到工会百年为劳动者遮风挡雨、引领方向的温暖与力量,实现艺术审美与时代价值的同频共振。
三、个人风格:在传承与创新间的自我表达
在传统根基与时代共情之上,江志宏逐步打磨出个人艺术标识。他的书法,既有对经典的敬畏,又不失个性化的笔墨探索。或许是在某一字体的偏旁处理上融入巧思,或许是在墨色枯润变化中营造独特意境,又或许是将不同书体的笔法进行创造性融合。这种“变”,并非背离传统的标新立异,而是在吃透传统后的自然生发——就像工会事业在传承历史使命中不断创新发展,他的书法创新,也是在坚守艺术本质中寻求突破。
这种个人风格,让三幅作品在展览中既与众多名家之作共同锚定“笔铸脊梁”的主题基调,又以独特的艺术面貌脱颖而出,成为诠释“百载春秋”艺术叙事中不可或缺的个性化注脚,展现出传统书法在当代艺术家笔下“老树新花”的生机。
四、文化价值:为工会文化建设注入艺术活力
工会文化建设,需要精神引领,也需要艺术滋养。江志宏作品入选,为工会文化增添了书法艺术这一文化瑰宝的滋养。书法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符号之一,其融入工会主题展览,能以高雅艺术形式提升工会文化的审美层次,吸引更多人关注工会历史与价值。
同时,这也为广大劳动者、工会工作者提供了亲近艺术、感受文化魅力的契机——当他们驻足于江志宏书法前,领略的不仅是笔墨之美,更是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交融的魅力,进而增强对工会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让工会的“脊梁”不仅有精神的坚挺,更有文化艺术浸润后的丰润与厚重。
江志宏三幅作品入选“百载春秋·笔铸脊梁”主题展,是传统书法艺术与工会时代主题的一次美好相遇。从传统根基到时代共情,从个人风格到文化价值,其作品以笔墨为桥,连接历史与当下、艺术与精神,既为书法艺术在时代命题中的表达提供了实践样本,也为工会文化建设注入了灵动的艺术活力,让我们看到,在致敬历史的征程中,艺术与精神可以如此紧密相拥,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华章。(作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李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