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湖海俱全的江苏,六分之一面积为水域。水为这片土地源源不断地提供养分,也为其增添了独特的韵味。9月27日10:00,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总台江苏总站、央视频、央视网、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联合推出的文化专题类节目《行走大江大河·水韵江苏》在央视频、央视一套新媒体等平台上线,连播三日。
截至9月30日,节目在全网共斩获25个相关热搜热榜,节目相关18个衍生话题阅读量超1.25亿,共吸引超200家媒体跟发助推节目热度,其中节目衍生话题#航拍下的大江大河有多美#登上微博热搜榜TOP3,央视频客户端三日直播播放量近1000万观看人次。网友盛赞:“江苏不愧是文化大省!运河、饮食、民俗、手艺,处处都有诗意。这真是一档很有意义的节目,让我们了解了运河两岸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烟火人间。”
大运河奔腾不息,千年水韵滋养现代文明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北发燕赵,南抵吴越,全程32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明。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是一条流动的‘文脉’。”
“在大运河捕捉记忆中、生活中、历史中不同的画面,从中感受美丽的意境。”
“大运河是横亘在中华大地上的一根琴弦。”
……
在《行走大江大河·水韵江苏》首期节目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何加林,诗人、词作家、撰稿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杨启舫,畅谈了各自心中的大运河。在李敬泽看来,“1000多年以来,中国最好的诗人、最好的作家、最好的艺术家,都在这条河上来来往往,我们的文明和文化的澎湃创造力正是在这种‘来来往往’中创造出来的。”
带着历史和文化积淀,大运河流淌进新时代。《行走大江大河·水韵江苏》不仅为观众呈现了千年岁月里漕运的辉煌,也展现了江苏的发展变迁。
大运河江苏段全长约690公里,是运河遗产资源最密集的省份。2021年6月16日,国内首座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江苏正式建成开放。馆藏1万多件(套)与运河相关的文物展品,时间跨度为春秋至当代,其中一幅刻纸长卷《大运河》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长的刻纸作品”。在《行走大江大河·水韵江苏》首期节目中,刻纸长卷的创作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金坛刻纸)代表性传承人杨兆群回忆起创作始末,2019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5周年、中国剪纸列入世遗名录10周年,杨兆群与大运河沿线途经8省市的11位创作者组建团队,希望通过非遗的形式来表现运河文化,“为了让世界人民都知道我们的大运河,也知道我们中国的剪刻纸技艺,所以,就一个目标创作一幅大的、长一点的‘大运河’,争取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经过两年的精心篆刻,杨兆群等人将“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搬上“最长的刻纸”,生动展现了大运河南北8省市的秀美风光和丰富的运河遗存。
从镜头到画卷,记录水韵江苏的“变”与“不变”
江苏跨江滨海,湖泊众多,水网密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类型。为永葆“水韵江苏”自然之美,全省各地对水系进行精细规划,不断强化湿地保护。
时值秋天,江苏盐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正在上演。盐城地处中国黄海之滨、江苏沿海中部,有着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这里全球候鸟迁飞线路上的重要节点,也是生态摄影师李东明的家乡。清晨5点出发,背负40斤的装备,驱车150公里,李东明“一年至少300天盯在海岸线上”。过去7年间,他在盐城滨海湿地拍摄了10余万张照片,讲述东方鸟天堂的故事,记录湿地生态的变与不变。“(候鸟的)迁徙路线不变,变化的是环境”,随着湿地保护工作的推进,以勺嘴鹬为代表的珍稀鸟类频频出现在李东明的镜头里,他说:“我想让世界知道,我们人类生来就是与大自然休戚与共的,对于自然,我们要心存敬畏。”
壮美秀丽的生态景观,不仅为江苏大地注入青春活力,也给予艺术家创作灵感。上世纪50年代,以傅抱石为代表的江苏国画工作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两万三千里旅行写生,提出了“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主张,奠定了“新金陵画派”在中国画坛里程碑式地位。眼下,新时代的江苏画家们继续了这一文化行走传承,在湖泊湿地中,捕捉迸发而出的灵感,描绘大自然的五彩斑斓。虽同为两万三千里写生,两代艺术家笔下的风景截然不同,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联副主席徐惠泉看来,“老一辈艺术家描绘的是工厂、发电厂、水电站,尤其是通过画烟囱的烟雾来渲染画面”,而新一代艺术家的画笔则多聚焦于绿水青山、人文景观。这令徐惠泉感慨:“改变的是艺术家的所见所悟,不变的是每一代艺术家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回到梦里水乡,用人文装点希望的田野
水韵江苏的秀美风光,吸引的不只是游人、艺术家,还有越来越多返乡发展的年轻人,他们带来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充沛的活力,助力家乡发展。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在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城北村,孩子们的朗朗书声此起彼伏。2018年,连云港市巾帼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徐士晴回到家乡。每个周末,她会在村里组织活动,为留守儿童打造一座温暖港湾。“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孩子很腼腆,不太爱说话,不太敢说话,后来,我把他们带到地里头,边玩边读,让阅读和我们的当地文化融合在一起,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在徐士晴的努力下,乡村里书香满溢,孩子们也愈发自信开朗,他们亲切地称徐士晴为“村花”——村里的太阳花。徐士晴希望,村里的孩子们都能爱上阅读,“我这朵‘太阳花’会一直陪着他们长大”。
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越来越多村民依靠经营民宿走上致富路。在较长的时间内,白塔村一直是全市的经济薄弱村。近些年,白塔村围绕生态建设、文化强村、旅游富民的发展定位,白塔村充分挖掘本地资源特色,发展现代高效休闲农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一跃成为 “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最美村镇”。白塔村书记欧阳华坦言,白塔村的发展离不开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民宿贷”的支持。“民宿贷”融资业务以民宿产业为切入点,具有准入门槛低、审批速度快、融资成本低等优点,可盘活乡村各类资源。在“民宿贷”的支持下,白塔村将100多户农房翻新改造,“不仅改善环境,更重要的是使老百姓二次增收”。在江苏,一个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花开朵朵,也让人们在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水,是江苏的特色,是江苏流淌的血脉。韵,则是江苏的气质,是交织千年的文脉流韵。水韵江苏,如同奔腾不息的大运河,起于涓微,广纳百川,成为贯通南北的浩荡渊流。在《行走大江大河·水韵江苏》中,我们与蜿蜒千年的大运河对望,感悟“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的历史之美;乘一叶扁舟,循着大江大河,走进人间胜景,纵览江南水乡的山河之美;从延绵千年的文脉中汲取养分,在诗音画中,传承文化之美。
大江大河,不只蕴藏历史的记忆,也承载未来的希冀。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文旅融合、智慧城市,节目将镜头聚焦在江苏大地上的平凡人,通过他们的奋斗故事,勾勒出贯通古今、接力传承的人文画卷。在《行走大江大河·水韵江苏》中,历史之美与生活之美交相辉映,传递出水韵江苏的时代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