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8日下午,天工国际以“匠心不惑再出发”为主题的“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在江苏丹阳香逸大酒店隆重举行。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朱小坤,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终身教授毛新平,钢铁研究总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杜挽生,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田志凌,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秦珂,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党委书记王怀世,全国工商联五金机电商会常务副会长劳健斌,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刘战强,东北大学、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博士于洋,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刀具技术协会秘书长田良,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工具分会秘书长查国兵,江苏大学材料学院书记杨娟,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生导师王克鸿,以及来自全球的天工合作伙伴、新闻媒体、天工中高层管理人员出席高峰论坛。
(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活动现场)
天工国际总经理吴锁军先生,发表了主题为“新起点新希望,携手并行奔向美好前程“的演讲,对天工国际过去两年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未来的发展规划进行了说明。
(天工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锁军先生发表主题演讲)
在聚焦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与会专家、知名学者对天工在中国工模具新材料、精密切削刀具、钛材领域走出的特色发展之路和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对天工模式应成为行业发展的良好借鉴作出积极评价。论坛就当前新材料产业发展、刀具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供了高屋建瓴的分析和智慧方案。
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针对新材料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随着一大批先进通用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新型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不断深入,全球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材料是制造业的两大“底盘技术”,是支撑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尤其新材料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工程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材料研发难度前所未有。超高纯度、超高性能、超低缺陷、多功能、高耐用、低成本、易回收等特性的部分新材料技术创新进入“无人区”。鼓励新材料企业探索他国没有形成的技术,掌握更多他国所不掌握的新材料高新科技,在“创新无人区”自主寻觅路径,创造市场还未出现的新需求,形成我国真正的核心竞争优势,与他国形成技术上的平衡与牵制,是天工以及整个新材料行业的历史使命,干勇院士说,天工在高端工模具钢和粉末冶金技术材料领域和特殊合金领域走到了前列,干勇院士表示,科技金融、创新体系、人才团队、企业为主体是新材料发展的重要路径,建议以企业为主体,利用产业集群的方式,形成材料的各个产业集群,用这种产业集群形成综合的研发平台,同时引进高端团队,继续作为重中之重,特别是国际上的高端人才,加上科技金融配套,新材料研发周期长、投资大,靠金融的支撑。
(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发表关于材料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终身教授毛新平提出,面对低碳发展、碳中和背景下提出钢铁行业碳中和的实现路径。毛新平指出,我国粗钢产量从1996年突破1亿吨后,连续25年保持世界第一,2020年世界粗钢产量为18.76亿吨,我国为10.65亿吨,约占全世界56.8%。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不仅仅是节能环保,更是发展权、发展方式的问题。低碳发展将倒逼钢铁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低碳发展将构建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将优化工艺流程结构,推动行业技术革命,促进行业智能化升级。行业要开发高性能产品,推动材料绿色化,深化智慧制造,助力生产过程绿色化,搭建国际合作平台,促进关键性技术创新。碳中和背景下钢铁行业应主动承担起碳减排的主体责任。毛新平院士鼓励天工力争成为工业制造领域实现碳中和的引领者,当好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成为以科技创新引领低碳发展的先行者,更多开发绿色低碳冶金创新工艺,依靠智慧制造打造极致效率,实现新材料生产过程、使用过程的绿色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终身教授毛新平分享主题演讲)
中国模具钢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秦珂,对天工为中国模具产业稳步发展提供了模具材料的产业链支撑,和打造产业链、供应链的征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看到中国产业链优质资源在天工集结、碰撞、激发。秦珂指出,模具产业是全球最大横向产业,面向每个主要的垂直工业制造产业。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我国现代模具工业的发展。我国模具行业与模具材料行业、以及成形装备行业联手应对终端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开拓下游零件(制件)行业市场的必然性、迫切性已充分显现。未来,跨界融合创造产业链、供应链的生态建设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模具钢的品质水平与整体技术服务水平,是模具材料供应能力、模具钢企业竞争力的最有实力的标志,模具钢企业应加大这些能力的提升,促进模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论坛上,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刘战强作切削刀具技术发展及展望的报告。刘战强提出,“一代材料,一代工具,一代装备”,随着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等刀具材料继续发展,超硬刀具材料将在切削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新材料发展和换代亟需新一代高性能加工工具予以支撑。这些关键技术、关键材料的需求,都将为未来新材料产业、刀具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当然也面临更多挑战。
论坛现场,天工正式聘请东北大学、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于洋博士为天工首席科学家。于洋博士就天工未来发表了“以技术创新驱动天工国际的第三次腾飞”的报告,就天工公司未来产品发展规划,3-5年内,天工高品质模具钢将达到30万吨/年,高速钢4.5万吨/年,粉末工模具钢扩能后达到5000吨/年,表面及净近成型用粉末5000吨/年,硬质合金棒材500吨/年,普通刀具3.5亿支/年,粉末高速钢刀具2000万支/年,硬质合金刀具(片)1000万支/年,钛及钛合金4500吨/年。同时,建设好天工可自驱动型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五个平台:公司战略及市场发展平台;产品研发及创新平台,基础研究及基础技术创新平台,客户服务及客户技术支持平台,装备及生产保障平台,为市场提供品质更高,规格更全的材料各刀具产品,使天工从一个“供应者”向具有更强创新能力的国际化“合作者”迈进。
(天工国际聘请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于洋博士为天工国际首席科学家)
为全面提升工模具钢及精密切削刀具的新品自主研发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天工分别与山东大学签署了“共同拓展高端全刀具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与江苏大学材料学院高端金属研究所签署了“共同拓展工模具钢高端材料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
天工国际首席技术官廖俊,东莞市天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一之,在论坛上分别做了粉末材料相关技术交流和天工粉末材料的市场应用分析。
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央视频、中国冶金报、人民网、新华网、新华日报、江苏电视台、荔枝新闻、江苏新闻广播、澎湃新闻、现代快报、镇江日报等媒体受邀参加高峰论坛。
此次高峰论坛,是天工国际在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发展要求下,助力行业了解产业发展现状,精准把握发展脉搏,掌握发展趋势,探寻发展路径,推进全面高质量发展,为行业发展赋能提速的一次全行业的智慧风暴。必将在为天工国际在迈向世界新材料产业基地的道路上,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天工国际与特钢产业、新材料产业的同行一起,来为实现中国材料产业的强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