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满参天梧桐的中央大道、古朴典雅的大礼堂、西方古典式的建筑赋予东南大学电影胶片般的质感,满满的文艺气息扑面而来。正因如此,东大又被大家称作“四牌楼影视基地”,著名影视剧《建国大业》等都曾在此取景。
秋叶正婆娑,梧桐映礼堂。又是一年东大最美梧桐季,漫步在中央大道,梧桐树叶随风飞舞,随手一拍就是风景。“我身后的这条中央大道是南京最人文的梧桐大道,校园内的梧桐树栽种于上世纪20年代,和国立中央大学的校园规划建设紧密相关。”梧桐树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历史及理论研究所副教授汪晓茜将东大与梧桐的故事娓娓道来。
“1920年至1930年,东大做了一系列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南门、核心建筑大礼堂、生物馆的设计改造均在这一阶段完成。从南门到大礼堂形成了一条中央轴线,轴线两边的建筑对称布置,井然有序,呈现出西方近代校园规整有序的视觉效果。梧桐树随着道路系统排布在道路两侧,形成了目前的格局。”
梧桐是印在南京人血液里的一种特别记忆,南京著名作家叶兆言曾说过,梧桐是南京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而遍布在南京城的梧桐与东大也有着不解之缘。“1929年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南京需要在中山陵和陵园大道等主干道引进一批树种,当时东南大学一位农学教授常宗会便从上海法租界引进了一批二球悬铃木,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法桐’。”汪晓茜介绍。
其实,遍布南京的梧桐并不是法国梧桐,而是指来自上海法租界的梧桐,学名为“二球悬铃木”,又称“英国梧桐”,法国梧桐则为三到六球的悬铃木。新中国成立后,南京首任市长刘伯承对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梧桐树情有独钟,1950年南京城曾掀起广种梧桐树的热潮,种下的10万多棵梧桐树成为点缀南京城市风景的亮丽风景线。“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梧桐树大多是上世纪50年代种植的。”
在东南大学西北角有一棵六朝松,这棵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柏树历经沧桑,却依然郁郁葱葱,见证着一代代东大人的成长故事。每年,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植物专家潘昱龙都会带着团队来到东大校园,对六朝松进行养护管理,使其继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除了日常的病虫害防治,潘昱龙他们还会定期采摘六朝松的果实。“它其实是一颗柏树,因为‘六朝松’比‘六朝柏’读起来更朗朗上口,六朝松的名字就这么流传下来。”潘昱龙介绍。
“从夏初开始,我们就会进行一个月两次的果实采摘,目前已经进入收尾工作。”潘昱龙告诉记者,采摘果实也很讲究,需要循序渐进,而不是一次性全部摘完,打破它的生长规律。“这棵树就像一位老者,为了给它提供充足的营养,需要摘除部分果实,保证其健康生长。”潘昱龙介绍,采摘下来的果实一部分会作为纪念品赠送给东大校友,还有一部分通过扦插的方式进行栽种,完成生命的另一种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