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江苏 > 聚焦江苏
投稿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行为发育科主任张青龙:自闭症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2021-11-17 13:45:55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从事儿科临床和科研工作30多年,我每天接待不同病症的孩子,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不少是自闭症儿童,还有多动症、语言发育迟缓、精神发育迟滞和智力低下的孩子。患儿家属问我最多的问题是:张青龙主任,我的孩子现在治疗来得及吗?自闭症治疗有年龄限制吗?孩子何时才能上学?多长时间能把孩子治好?我想说,孩子的事无小事,只要发现孩子有发育落后的表现,要马上进行科学干预,不管他现在几岁。尤其孩子年龄较小时,良好的早期干预对他的帮助非常大。自闭症儿童的“黄金干预年龄”在6岁之前,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面对家长的拖沓和迟疑,我内心时常感到遗憾。自闭症属于一种先天免疫缺陷,病因复杂,发病机制目前在医学界尚未达成共识,称得上是疑难杂症。如果家里有自闭症孩子,父母却不重视,不及时带他到医院诊断治疗,对于孩子的一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尽早干预自闭症,能够帮助孩子改善症状,走向社会,更好地融入学习、社交等生活场景中。
   因为自闭症的改善需要多管齐下,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对家长来说是不小的考验。但如果不去医治,任其发展,孩子的状况只会越来越差,最终成为父母的沉重负担。
   也有一些家长,治疗的主观意愿很强,但是总想“一步到位”,非让我明确治愈的具体时间点。对于这样的家长,我往往要花更多的时间向他解释。自闭症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付出很多耐心,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常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治病也是如此。而且不同的自闭症孩子,他们的症状表现、病情严重程度都有差异,医生也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按照医学规律循序渐进地给予治疗。家长的迫切心情,我们做医生的都非常理解,但过于焦灼和急迫,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康复。
   有家长询问,自闭症孩子能融入学校生活的标准是什么。这个当然不能主观臆断,要看孩子的康复情况。一般来说,孩子评估出来的发育水平在3岁左右,就具备了进入幼儿园的基础;评估出来的发育水平在6岁左右,就具备了进入小学的基础。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结果是正常或接近正常(≥3岁),能安静地坐着上完一堂课,没有特别突出的行为问题,如上课突然大叫、打别的小朋友等,只有一些小的异常行为,比如上课偶尔东张西望、玩手玩脚,这些都可以视为孩子能够融入正常校园生活的表现。
 
   最重要的一条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基本能够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矩。每一个自闭症孩子,都有各自的发育历程,这个历程因人而异,“能上学”并不是治疗的终点。同时,在孩子的发育历程中,还会遇上各种各样的问题,星爸星妈们任重而道远。
   关于为什么建议家长尽早干预,而不是选择“等等看”,基于临床经验,我的体会有三点:首先,不管孩子有没有确诊自闭症,只要各方面能力落后于同龄儿童发育水平,就应该进行科学干预;其次,那些预后好的孩子,都是发现得早且家长治疗意愿强的;再次,一旦错过孩子的“黄金治疗期”,家长后面想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金钱,甚至有时花钱都无济于事。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核心,也是整个家庭的希望。如果父母因为一时粗心大意或不够重视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可逆的伤害,将来有一天,一定会追悔莫及。
   还有一些家长会问,只有“黄金治疗期”才能干预吗?在临床中,自闭症孩子在6岁前干预,进步的效果最明显。年龄小,发育不完善,医生可以更好地发掘孩子的潜质。此外,一些干预项目或者介入手段有一定的年龄限制,而它们又是自闭症儿童走向康复的关键。
   当然,如果错过了孩子的“治疗黄金期”,家长也不必自责、沮丧。专业医生还有其他的应对手段和策略,帮助自闭症孩子摆脱典型的自闭症特质,学会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自闭症的治疗,离不开医生和家长的协调配合。无论孩子目前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可以针对孩子欠缺的领域,寻求适宜的干预方式,帮助孩子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拥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自闭症的治疗,可以让患儿获得认知世界、感受世界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周围人的关爱,进而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治疗后的孩子,其认知、理解能力大大提升,情绪行为的异常表现大大减少,有些不再攻击他人或自伤,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讲,都是特别有意义的事。
 
 
   通过治疗,还能挖掘自闭症儿童潜在的学习欲望。先熟悉、接纳、感知,再通过康复训练学会模仿,进而形成固定的行为习惯,最后再到生活中反复强化,转化成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如果家长放弃对孩子的治疗,一切改变将无从谈起。
   自闭症孩子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不仅能提升他所在家庭的生活质量,还能让其自身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阳光。当有更多的自闭症儿童接受康复治疗,也就意味着我们社会文明的进程在提速。 
   和所有普通孩子一样,自闭症儿童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家有自闭儿,家长千万不要自暴自弃,任之发展,更不要失去理智,对其斥责打骂。孩子的病况表现不是他的错,多渠道了解自闭症,选择专业的医院进行干预,用心发觉孩子的进步,发自内心地赞美和鼓励,为孩子创设和谐有爱的康复氛围,每一个孩子都能收获光明的未来和美好人生!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江苏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