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人文天地
投稿

用一场演出打开一座城

2021-03-15 16:42:14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了解一座城市厚重历史的捷径是逛博物馆,感受一座城市的文艺氛围可能是看一场演出。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沉浸式演出正在成为新风口。

和传统的舞台演出相比,沉浸式文旅演出往往没有名角大腕,它以城市为背景和舞台,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一个地方的人文风情,用年轻人喜欢的互动方式,彰显一座城市的底蕴和特色。它们是演出市场的“印象派”——并不深沉厚重却让人时时获得惊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体验一个成功的沉浸式文旅演出,就像打开一扇城门,哪怕是初次造访的人,也可以经由一场演出打开一座城,声动光转,满目琳琅,听到、看到、闻到一座城市历史与当下的气息。

一场“喜事”, 变观众为“戏精”

南京城宁府老爷六十大寿,八房子孙请来八桌贵客……以此为开头,可以做出一场怎样好看又好玩的沉浸式互动演出?

日前,记者亲历了这场互动表演。演出是从记者被调侃开始的:八房子孙先后出场,最终宁老爷戴着瓜皮帽、穿着绛红对襟褂现身,他看向记者道:“这位贵客拿着纸笔跟我逛了老半天,东张西望,问东问西,就是一个字都没写。”

是的,八桌贵客就是八桌观众,但这些观众可不是光来看演出吃秦淮小吃的,他们同时还是这场演出的“演员”。每位观众在进场前就换上了专属自己角色的古风服饰,扮作其中一房子孙邀请来的客人,作为演员一起推动剧情的发展。有人调侃道:“八桌贵客就是八桌戏精。”

这是为南京这座城市量身定制的演出,以一桩“喜事”为核心,将100多年前的南京人文故事融入其中。总导演周箫说,整个剧场实景复刻清朝时期的南京城市,360度五面沉浸环绕视效营造极致感官体验,827样道具置于21座国风演剧空间,精工细作展示云锦、剪纸、梅花篆字、竹刻、空竹、金陵小吃、灯彩、武术等18种南京非遗,就连八房子孙的身份也被精心设计:金陵名厨、云锦商人、镖局镖头、海归才女、漕运巨贾、丹青高手……汇集了南京的特色行业。

去年10月开演的《南京喜事》连获“中国文旅先锋奖”“中国文旅融合十大创新项目”“龙雀奖:最佳沉浸式体验”三个国家级大奖。杀手锏是深度沉浸式体验,每桌观众都有不同的人设,留洋同学、漕运兄弟、书画藏家、云锦商人、镖局弟子、听众乐迷、药铺学徒、食客东家……当大家看到八房子孙言语间或是暗藏玄机,或是抬杠挤兑,便知道大宅门里的故事并不简单,每一位“客人”都入了戏。此时,宁老爷却突然不见了……

与传统看戏的“全能视角”不同,《南京喜事》设置了8条故事线,它们之间相互交集、互为悬念,但每位观众只能体验其中的一条故事线,其余7条线则云山雾罩保持神秘。“八房子孙”与其说是演员不如说是“领队”,观众则可自由分组,随心所欲地扮演自己的“人设”,而每次搭档的小伙伴不同,参与体验也大不相同,可以说每场演出最终的呈现都是不一样的。

这正是《南京喜事》的最大魅力。它的沉浸不仅是感官沉浸,同时还是戏剧沉浸;它的互动不仅是扮演角色,还影响剧情走向;它的体验不仅是参与故事,还可能在一种特别的氛围下释放真我。记者了解到,《南京喜事》的主要消费群体为年轻人,尤其是女性,虽然票价从150元至498元不等,但仍有人一刷再刷,目前的最高纪录竟有一位观众体验了16次。

有意思的是,《南京喜事》的出品方并不是演艺机构,而是南京旅游集团和南京大件集团,后者的主营业务是设备运输、起重安装、港口装卸等,《南京喜事》本身就是一个破圈、跨界的作品。

“从接手熙南里片区决定做一台演出的时候,我们的定位就是做一场带给观众特殊体验的文旅演出。”《南京喜事》策划人、南京旅游集团品牌宣传部副部长徐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它一定是中国风、南京味、有新时代气息的,衡量它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年轻人喜不喜欢,会不会发朋友圈。”

这个理念确立了《南京喜事》的产品思维,在艺术上要传统文化现代表达,在创作时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这场演出不是戏剧、戏曲或话剧,而是新业态下的一个文旅IP,增强了熙南里的文旅地标属性。

作为一个文旅项目,《南京喜事》的制作成本2000万元,在投入动辄以亿元计的文旅演艺产品中,它只是一个“小项目”,然而这个“小项目”,却给消费者带来了惊喜,也给行业带来了启示。

姑苏城里, 与你相约“浮生”

凡逛过苏州园林的人,大半都会对沧浪亭门前的一泓碧水留下深刻印象。它模糊了内与外、古与今的界限,临水一带长廊、隔岸万竿修竹,都成为“清风明月本无价,远水近山皆有情”的真实写照。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已经在此演出了3年多,一叶轻舟载着巧笑倩兮的佳人,笑迎观众共赴“浮生”之约。

在历史文化浓度“超高”的苏州城,《浮生六记》委实算不得什么声名显赫的IP,但在制作人萧雁看来,它恰好与苏式生活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和血脉传承,“沈复与芸娘的日常和理想,既是布衣蔬食的烟火神仙,也是可感可亲的美好人生。”

秉承着这样的创作理念,“浮生”不断打怪升级,2018年的1.0版本,让古老的园林和昆曲实现了点石成金的惊艳邂逅。2019年的2.0版本,浮生乐队现场演奏,首次走出沧浪亭,加入苏州评弹,更为丰富的“在场感”,让演出更加一票难求。

直面疫情冲击,3.0版尤其值得大书特书。演出团队积极呼应“姑苏八点半”夜经济品牌打造计划,力图在“夜show、夜游、夜食、夜购、夜娱、夜宿”的“夜魔方”每一面,都涂抹上关于“浮生”的色彩。经过充分讨论与磨合,“浮生”IP演出、文旅、文创三大产品线的发展方向开始明晰。

演出产品内容进一步丰富,用苏州评话来介绍故事背景,成为苏州非遗乃至文化遗产的集大成“广告”。文旅产品线上,资深媒体人出身的萧雁敏锐地意识到线上传播和产品升级的内在关联,一方面,不断设计完善产品,从“浮生半日”的“下午茶+演出”套餐,到“浮生二日”“浮生三日”的“苏式”休闲旅程,本身已具有足够吸引力;另一方面,再加上KOL“代言”加持,知名媒体人文岚发起“跟文岚一起浮生二日”,报名的火爆情况超乎想象。文创领域则在线下线上共同发力,线下打造浮生国风市集,线上开发“浮生集”小程序。

让萧雁特别自豪的是,疫情冲击下,演出场次比2019年略有减少,但盈利“不降反升”。究其原因,她和主创都认为,出境游的中止,让中高端消费人群的需求向“家门口”转移,高品质文化旅游产品更容易得到人们青睐。“乘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很多来自上海和浙江,包括本省的高素质受众,都成了‘浮生’的好朋友。”

随着文旅市场的渐次复苏,重新出发的2021年4.0版又将实现一次新的飞跃。在两年半演出161场的基础上,主创团队对主要目标群体进行精准画像,发现90后、00后观众占比七成以上,“我们通过设置NPC(游戏角色)来增加更多互动内容,把原来的30-35人观演团分为三个小组,设置不同的剧情支线,提供给观众更细致的体验、更丰富的选择。”

《浮生六记》一书的残稿,由杨引传先生发现于苏州的旧书摊,又在当时主持上海申报尊闻阁的王韬先生筹谋下,以活字版刊行于世。一百多年后,萧雁团队又和上海复兴集团旗下的豫园文商合作,在最新打造的“海上梨园”剧场,正式推出“海上版”。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一百多年前沈复芸娘们的向往,林语堂眼中“欣爱宇宙间的良辰美景”的“平常的雅人”,正在当代文旅和戏剧人的巧妙运作下,成为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可感真实。

只有爱, 从“幻城”抵达真实

气温晴暖的春节长假,在江苏选择“就地过年”的人们,惊喜地发现近在咫尺的盐城大丰不仅有“中国郁金香第一花海”,由著名导演王潮歌团队打造的《只有爱·戏剧幻城》,初一至初六共演出八场,现场吸引观众近4000人。忙着在线上跟游客互动的荷兰花海企宣部部长马秀云开心地表示:“越来越多年轻人是冲着看一场《只有爱》来花海的,这是种非常新鲜、也非常耐人寻味的仪式感。”

缘何选择大丰荷兰花海作为“只有爱”系列的第二部剧目?立项之初,王潮歌就有着非常清醒的考量。从“只有爱”的初衷出发,近几年,荷兰花海打造了一条完整的“吃住行游购娱”婚庆产业链。打造千亩花海外景摄影基地、华东最大的婚纱影视基地,与周边300公里范围内160多家影楼达成长期合作协议,让新人们能够以更实惠的价格、更多元的选择、更私人化的定制,来完成“一期一会”的盟约。2016年,大丰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干脆搬进了景区。此后,景区策划举行集体婚礼、千人相亲会、七夕派对、“新娘皇后”美妆大赛、婚庆产业博览会、新人颁证典礼等丰富多彩的婚恋主题活动,每年为近两万对新人提供婚礼策划、婚礼装饰、婚庆表演、婚纱摄影等全方位的婚庆服务。“这里的花香都是甜的。”“来了就好想谈恋爱啊!”无数条网友的留言,让荷兰花海空气“含糖量”有点“爆表”。

这一切都深深吸引着王潮歌和她的团队,如同一次命中注定的邂逅。用一年半时间,团队在花海间打造了如月、如心、如花、如歌、如故、如意六大剧场,每天同时上演50余部戏剧,演出总时长8.5个小时,自2020年6月公演以来,共演出480场,吸引24万余现场观众。500多名演职人员中,最大的72岁,最小的18岁,观众在观赏戏剧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融入、参与,成为戏剧的一部分。

各色各样的爱情故事,总有一款能击中观众的心弦。见过太多为剧情流泪动容的观众,让马秀云非常难忘的是,去年下半年,喜马拉雅一位编剧前来采风,如花剧场名为“骑车”的一个独幕剧,讲述了一对相伴一生的伴侣,妻子在世时想让丈夫学骑车载她,但当丈夫终于学会时,妻子却已溘然离世。“编剧老师哭得稀里哗啦,结束后还走到台上拥抱了演员,我想一定是有什么点特别触动了她。”

超高的戏剧浓度,碎片化、多元化的表达方式,这也许就是现代人眼中的爱情,在流动与变化、断裂与重生之间,获取更长久的爱的能力;在持续的感知与被感知、看见与被看见之间,抵达关于爱的真实。

在大丰区文广旅局推广科张帆看来,《只有爱》的巨大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去年,《只有爱》被评为消费者最青睐的江苏文旅融合标杆项目,微博话题阅读量6亿多,豆瓣评分8.6分,我们需要把线上的热度引流到线下,春暖花开,欢迎大家来这里‘打卡’。”

2020年底,盐通高铁通车,大丰站正式启用。仅仅一个月后,荷兰花海“只有爱·戏剧幻城”号列车就正式上线,车身彩贴、头片、海报桌贴、品牌天幕……一登上这辆列车,浓郁的“只有爱”氛围就扑面而来,载着大丰文旅人共同的期望,驶向长三角,驶向更远的远方。

100分钟旅程, 以声为马入姑苏

戴上耳机,走在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声音会再造一座古城——

沉浸式演出《声入姑苏》在现实苏州中营造另一个想像空间:在那里,你能听到潘达于如何顶住侵华日军的威逼守护大克鼎和大盂鼎两件国宝的故事;“看”见卖白兰花的小贩沿街吆喝;欣赏吴侬软语的评弹浅唱;和同行者跳上一段“影子舞”;还可以徜徉于今日耦园,听昨日故事……这是一场戏,你是观众也是演员,同时还是游客。

将苏州古城立体化地展现在游客面前,在《声入姑苏·平江》中,传统的观景+解说模式被打破,游客戴上耳机,耳中之声、眼前之景及身边之感相辅相成,全身心地沉浸到“人家尽枕河”的姑苏景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剧院经管部经理、《声入姑苏》制作人高旭对记者说,“通过《声入姑苏》,我们想把老苏州的市井生活、历史人文及前世今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录制真人声音、部分演员实景演出等,以沉浸方式展现给游客,即使是本地人,也会有惊艳的感觉。”

在《声入姑苏》100分钟旅程中,游客需步行6000步,经过860户姑苏人家,穿过10多条古朴街巷,听到10多位苏州名家的声音,路过4座园林和博物馆,穿过一座座古桥,耳中听到的是一个融合沿线历史、市井生活、文化人物等完整的故事。故事的讲述人是AI“小潘”,他“自我介绍”自己只有声音没有形象,“小潘”会用科技感十足的声音,讲述苏州平江历史街区背后厚重的历史与故事。

30位一队戴着耳机的游客走在平江历史街区里,也成为了一道别致的“风景线”,“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游客同样也成为了行为艺术演员”,高旭解释道,“小潘”在路上也会带领大家一起跳“影子舞”、对对联、分组比赛等,游客自己也宛若置身在某个时间点的姑苏城内。

声音是《声入姑苏》的“主角”。游客走在街上,会感觉有自行车在身边经过,路边房子里炒菜的“嗞啦”声、修棕绷床、卖白兰花、磨刀的吆喝声络绎不绝,这是属于老苏州的“市井烟火气”。高旭介绍,“我们一共使用了超过100个人的声音,声音团队采集声音就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比如那些吆喝声都是在巷子里自然采集的,力求呈现出正宗的姑苏韵味。”

年轻人是《声入姑苏》消费的主力军。据介绍,80%以上的体验者是年轻人,从年轻人熟知的《野狼Disco》,到《青花瓷》,再到更早的《青苹果乐园》,甚至到人民公社时期的大喇叭广播,视觉与听觉的错位给游客以穿越时空隧道之感。“不仅游客体验没有违和感,也用声音充分展现了老苏州的另一面,给大家呈现了一个多样文化的苏州。”高旭说。

据了解,《声入姑苏》的灵感来源于德国的“remove city”概念,用纯戏剧的形式,带领游客穿越城市,用一个个场景来唤起游客对人生的思考。如今《声入姑苏·平江》已有白天场和夜场两种演出,随着文旅市场的逐渐恢复,《声入姑苏》项目还将在苏州推出《声入姑苏·木渎》《声动金鸡湖》等项目。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江苏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