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元旦前夕,阜南县关工委主任杨文久来到县人武部向人武部领导介绍阜南籍战士----南京军区某装甲旅士官史泽远六年为9名少数民族、偏远地区孩子重返校园捐款63700元,无偿献血2400毫升,到中华骨髓库申请捐献造干细胞;2011年被装甲旅评为“感动装甲旅十大人物”和旅“爱心大使”,2012年荣立三等功,2013年被评为旅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取得专业考核第一名……等事迹。大家一致认为:这不正是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吗?同时也是发扬向上、向善“正能量”的具体行动。为此,近日阜南县人武部、关工委、电视台的同志到史泽远所在部队和家乡会龙镇进行大量考证。在追踪这位战士的足迹中,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
寻根究底现真情
当我们到达史泽远所在部队时,恰逢其修理二连官兵举行“史泽远爱心基金会”捐献现场。我们随即采访了旅、营、连各级干部和他的战友,了解史泽远部队8年的军旅生活和点点滴滴的事情。时任该连指导员苏青元告诉我们:2011年9月份检查内务时,在史泽远的床铺一角发现几封信,更让人意外的是里面竟然还夹着几张汇款单,汇款时间间隔很短且比较固定。当时我想是不是他家里出什么事了?难道被人骗了?还是另有原因?不行,一定要问个明白。面对指导员种种疑问,史泽远很无奈地指着汇款单和信件说:“指导员还是您自己看吧。”指导员认真地看着每张汇款单和信件,表情渐渐严肃起来,原来是一封封来自青海、广西、安徽的感谢信和一张张汇往青海等地的汇款单据。其中一名写信人叫陈永莲,是名初三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中考时以优异成绩被重点高中录取;但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作为长女的她为了两个妹妹能够上学,决定放弃学业打工挣钱。刚好史泽远在一家名为格桑花的慈善网站上了解她的事,便马上和该机构(格桑花教育救助会)取得了联系,想尽快帮助像陈永莲这样的完成学业,格桑花教育救助会很快提供了陈永莲、位伟等3名学生有关信息。从那时起,他们3人每年近2000元的学费全部由史泽远承担。在此之前,不要说父母,就连朝夕相处的战友也没人知道,由此也把史泽远的秘密揭开了。这件事被在营里蹲点的时任旅政委陈登铝知道后,对全营官兵说:“史泽远同志不仅专业技术精湛,还有这样大爱精神,更难得可贵的是默默无闻、不求回报、朴实无华的品质,这样的同志是全旅学习的典范,让人敬佩。”2011年史泽远被评为“感动装甲旅十大人物”,同时也成为该旅“爱心大使”。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全旅官兵纷纷加入这一伟大群体。
笔者在史泽远数十封感谢信件中看到来自西宁被资助的女学生位伟的一封信甚为感动。信的内容是:哥哥您好,我是受哥哥资助的位伟,现就读于西宁湟中多巴高中二年级。家庭说来有点不堪,5岁时父母离异,至今10多年了,母亲为我未改嫁,靠打工挣钱供我上学,但生活、经济压力很大,为缓解母亲的压力,本来打算不上学和母亲一起打工,在得到您的资助后,我又可以继续读书了。从学校给我地址看出,哥哥是名军人,因此感到十分荣幸,我特别敬仰军人这个职业,觉得很神圣,从小的梦想就是长大后有一天能穿上军装走过天安门或是走进自己家门,让家人以我为骄傲;我一定好好读书,努力成为一名军人,像哥哥一样既可以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又可以把爱撒向人间,共建美好家园。这封信既表达了一名学生对军人的敬意、向往又充满着努力方向和爱的传递。
在捐资助学和帮助弱势群体中史泽远也遇到过很尴尬的事,因为每年8、9月份都是学生报名上学的时间,难免有经济上捉襟见肘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让那些需要资助的学生失望,他只能选择向父母求助。2012年8月份,史泽远打电话请父母给他汇4000元钱,父亲史明会、母亲方少华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多钱。他说:“爸、妈我知道家里不富裕,家里还住着80年代的老房子,爷爷、奶奶都已经70多岁,弟弟还在上学,这些都需要钱,我也不忍心让您们把养猪、搞蔬菜大棚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给我;但我再三考虑后还是向您们要了,因为我是名军人也是一名党员,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个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因为没钱而辍学,使他们的梦想破灭……”父母为之动情,把家里仅有的3000元钱和借来的1000元钱汇给儿子。在史泽远的捐助下,已有3名贫困学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当我们来到史泽远家乡会龙镇何寨村和何寨中学采访时,不管是村民或老师都愿意接受我们采访,他们的叙述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了解到一件件难以忘怀的事。村民史明燕拉着我们的手说:“泽远这孩子从小就懂事,我有类风湿关节炎病,不能干体力活,只能在学校门口摆个摊卖些小东西赚钱生活,每天都是他帮我摆摊收摊,他家里做好吃的还给我来吃”。2005年村民史应芝患脑血栓摔倒在地,他看见后帮他扶起,叫人看着,飞跑去找医生......
何寨中学校长吴辉介绍:史泽远在学校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一直当班干部,不管学校搞啥活动都积极踊跃参加,助人为乐的事很多。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2005年,史泽远所在班里有个叫张志涛的学生,得了血癌,他自发组织同学捐款140元到其家中看望,并鼓励张志涛好好养病,有很多同学作后盾,一定能够战胜病魔。后来,我们学校才知道这件事,在史泽远带动下,全校师生捐款13000多元。2004年快放寒假时,雪下得很大,农村都是泥巴路,他看到同学某某没穿胶鞋,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胶鞋脱给他穿,放学回家父母看到他冻得僵硬的双脚,责备他胶鞋哪里去啦,他说借给同学穿了,母亲心疼得紧紧把他搂在了怀里......
捐资助学是为了让像安徽的方国秀、广西的韦胜国、青海的位伟等孩子们完成学业,买上东西节假日看望驻地的孤寡老人戴连水、老复原退伍军人王三定是对他们爱护和敬意。那么,他捐献造血干细胞、献血又是何等思想境界呢!2013年5月史泽远到驻地医院血站申请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了通过申请,必须先献血,一星期后接到医院通知,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后来,他不定期到漳州中心血站献血10次,献血总量2400毫升(次数和数量再核对下,现在每次献血应该是300毫升)。有些战友不解问他,部队训练这么累,修理连任务又这么繁重,,像你这么献血又不增加营养不怕给身体搞垮了?史泽远说道:“部队生活条件这么好,难道就献这么点血,身体就垮了,那还能当兵,还能上战场;再说,我每献一次血也就意味着另一个生命再延续。听到史泽远一席话,除了对他敬佩,更多是惭愧。
绿色军营塑好兵
史泽远不仅是爱心大使,在绿色军营里也不断塑造人生价值。2013年8月,天空骄阳似火,地面热浪滚滚。一列长长的拖车队伍,正装载着演习装备和物资在高速公路上疾驰。突然,对讲机里一阵急促地呼叫声打破平静:“抢修车,我是指挥车,前方有一台拖车出现故障,迅速处理。完毕!”当抢修车到位后,史泽远立马跳下车,此时的故障车正停在紧急停车带上。“怎么回事,车辆出发前不是都检查过了吗?”他焦急问道。在战友说明故障情况后,史泽远不顾70余度的地表高温迅速钻到车底下,检查故障原因。3分钟检查出因传动轴大螺母松动,导致分动器轴承脱出故障。此时高速公路上,车辆带着刺耳的喇叭声来来往往,呼啸而过。车辆如果无法正常行驶,任何事情的发生可能就在一瞬间,而此时前方演习任务十分紧急,大家不禁为他捏把汗。近70度地面,把他烤的通红,手被滚烫的零件烫出水泡,汗水淌湿了地面,底盘下的空气夹杂着齿轮油挥发的难闻气味,更是不断地刺激着他的嗅觉神经。但他不顾这些,手上娴熟的折卸每个部件,经过两个小时的抢修,史泽远才大汗淋漓地从车下爬出来,几近虚脱的他露出胜利的微笑。在他和战友们的有力保障下,车队按计划时间全部进驻演习场。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2012年史泽远在部队已经干满五个春秋。
“史班长,再过几天就要填写走留志愿表了,我们舍不得您走啊!”班里机灵鬼小李说道。此时的他正在思考是走是留,他抚摸着手上厚厚的老茧陷入沉思:想起同学廖彪三番五次催他退伍合伙开汽修店,廖彪出资金,史泽远出技术,利润各50%,一年下来少说每人也能挣十万八万的,想起那个不富裕的家庭,想起正在勤工俭学的弟弟,想起离家时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的承诺;又想起指导员对他的殷切期盼,想起老班长对他的培养和厚望,想起和战友们一起奋斗的情景,想起小李那种渴望的眼神……正在战友们猜测不透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在“公示栏”志愿留队人员名单中写上“史泽远”三个字。后来有战友问他,放着那么好的挣钱门路不去,是不是舍不得大家呀?他回答道:不光是舍不得大家,更舍不得这身军装。
2014年4月,为了做好车辆比武准备,史泽远带领3名战友加班加点训练,对班组训练瓶颈进行攻关。一次训练后战友抱怨道“天天这么训练有必要吗?差不多就行了。”面对战友的动摇和不理解,他主动靠上去做工作。“我知道大家都很累,天天这么训练也很枯燥,但组织安排我们去参加比武是对我们的信任,大家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给连队争光……”在史泽远的动员下,大家集思广益,终于找到问题关键所在,突破了瓶颈。小组成绩大幅度提高,一举拿下“后桥更换科目”旅队班组第一名。
爱心大使太“抠门”
史泽远对自己是出了名的“老抠”。指导员孟连伟深情地说:史泽远对待别人很大方,对自己特别抠,但为能有这样的兵感到自豪和骄傲,同时也发自内心的佩服;近年来从来没有看到他吃过零食喝过饮料,更别说抽烟喝酒了。在史泽远的床头柜里我们发现两双袜子,用不同颜色的布、线补了4个地方,在床铺下还看到外出穿的“山寨”版的“安踏”、“阿迪”,并且都已泛白。面对笔者的不理解,他憨厚地说道:“自己苦点,别人就幸福点,比着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我幸运多了。”据战友介绍:史泽远除了军装外,外出汇款、献血、看望孤寡老人都是穿入伍前上学时的衣服,鞋穿的都是你们看到的“山寨”版的“名牌”鞋。让人心里难以平静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一件事更使人心酸。2014年“十一”,史泽远请假探亲(每年探亲假都是在农村最忙的时候,因为家里种10多亩经济作物,需要人手),其叔叔给他介绍个对象,让他准备去相亲。相亲不能穿军装,穿以前的衣服不合适,怎么办?母亲陪他一起去县城买衣服,可整整花了大半天时间,看了数种款式服装,但一件也没有买。母亲不高兴问他:“没有一件合适的吗?”“妈,不是不合适,只是……”母亲没等他说完很生气地走了。在从县城回来的路上,史泽远很内疚地说道:“我很想花两三百元买件像样的衣服,但我没有钱啊,在部队七、八年了,怎么忍心再要您们的钱买衣服呢;相亲就穿旧衣服吧,如果女方能看上我就成,看不上也没啥怨言,这是缘分问题。”提起这件事,母亲都泣不成声。
史泽远每年都有一次探亲假,高铁、动车、卧铺都可以报销,但他每次都是只坐条件最差、速度最慢的硬座,火车上吃饭相对有点贵,他就买上几盒方便面走在路上充饥。
我们即将在部队采访结束时,旅政委陈志洪说:“众所周知,阜南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不仅给我旅培养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许永楠,还送来旅队甚至集团军的“爱心大使”史泽远,这正是“王家坝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旅在史泽远、许永楠精神引领下,去年以来有16个单位和个人与驻地困难群众开展一对一捐助活动,受到驻地群众的广泛赞誉,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阜南县人武部张锦增 彭献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