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一年的反复试验和改进,昆山硅湖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硅湖学院”)的创新创业社团-硅湖青创社主导的“净油源——油田环境净化修复先行者”项目取得重要成果,项目成果“一种连续工作的高效能的污油泥处理装置”在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斩获金奖。
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合影
污油泥是石油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常见固体废料,含有大量有毒物质,若不加以处理,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因此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目前对污油泥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晾晒填埋、焚烧、冷冻解冻、溶剂萃取、焦化处理等。但是,这些方法能量消耗高、处理时间长、占用土地面积大、资源回收利用率低。
“净油源——油田环境净化修复先行者”项目负责人、硅湖青创社副社长何泓泽同学介绍,他们研发出的“连续高效的污油泥处理装置”将油泥出油率提升到了99.7%,而且设备占地面积更小、成本相较于热洗处理法便宜了300元/立方米,经过处理后的泥土肥力可恢复至原先的87%,实现无害化可种植。由于成果在油田环境净化修复方面的突破,已经有厂商签订了设备购置意向。
何泓泽同学进行设备3D建模
何泓泽同学出生在“油城”大庆,在这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因油而名的城市,石油开采不仅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也带来了一种重要的污染物污油泥。他说,作为一名大庆人,自己常常担忧故乡会因为石油富起来,也会因石油而荒废,于是渐渐萌生出研发一种能耗小、工作效率高、能有效回收原油的污油泥处理技术和设备的想法。
梦想人人都有,但是能够梦想成真的往往只是少数人。幸运的是,何泓泽同学有硅湖青创社作为他坚强的后盾。在硅湖学院大力鼓励创新创业的学生社团硅湖青创社,只要同学们提出新的想法,辅导老师就会帮助分析项目的可行性,指导同学们进行团队组建、项目调研、产品研发、成果孵化……在与青创社老师确认了项目可行后,何泓泽同学顺利组建了“净油源”项目团队,在一周内, 7名不同专业的同学因志同道合聚集在一起。
组队成功,接下来的日子就是七位团队成员和指导老师夜以继日的努力和付出。在团队“根据地”顺才楼507办公室,他们周末无休,工作日则“每晚7点相约507”雷打不动。项目指导教师、硅湖学院副校长罗纯教授也经常坚守“据点”,和同学们一起熬夜奋战。队员胡瀚文说:“有一次我凌晨发去项目材料,本以为老师已经休息了,却在凌晨3点收到了他的修改信息。罗老师的敬业精神鼓舞我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不敢懈怠。”“净油源”团队背后还有一支由众多专业教师组成的“智囊团”。其中罗纯教授是中国青年创业导师、教育部“双创”导师,在指导创新创业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自2019年9月,他带队参加各类三创大赛,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大赛141个奖项,指导学生获得了多项专利授权。常务副校长张琦教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工程学科带头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谋部南京科技创新工作站专家,他在项目推进、特色亮点和核心竞争力梳理凝练等方面的指导,也令团队如虎添翼。
经过数月的研发,“净油源”项目取得初步研究成果。高校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于是,项目团队来到大庆油田,寻找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队员王艺洁回忆:“最初到大庆油田时,很多环保科技公司都对我们的设备抱怀疑态度,不敢将油泥交给我们处理,更不愿与我们合作。于是他们就积极与当政府沟通,在研发成果申请到4项专利后,企业对项目的信任度大大提升。2019年12月,江苏泓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最先接纳尝试新技术向项目团队敞开了大门……在合作中,团队因地、因泥制宜,采取不同的温度处理油泥,设备功能进一步改进。”
历经数次大庆油田地区调研、近一年的反复试验和改进,净油源团队终于成功研发出了将油泥出油率提升至99.7%、占地面积相较于传统热洗装置减少了12%、处理时可减少15%碳排放的“连续高效的污油泥处理装置”。2021年4月,“一种连续工作的高效能的污油泥处理装置”在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斩获金奖;2021年6月,项目团队参加了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目前已入围江苏省赛。
改进后的油泥处理装置也因为更加节能高效迅速获得了市场认可。目前,已有4家企业主动与项目团队签订了设备购置意向协议。罗纯教授表示,预计项目团队将于2021年12月底成立公司,并在公司成立3年内在大庆油田投放20套设备,解决240个左右工作岗位。
看到同学们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罗纯教授颇感欣慰。他表示,硅湖学院大创办将一如既往的支持学生创新创业,从师资、资金、空间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孵化出更多的优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