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夕,选址于中华门瓮城东侧的南京城墙博物馆施工已经进入最关键的环节——展览陈列和内装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国庆期间试开放。
南京城墙博物馆展陈区域包括博物馆负一层和一层,总展览面积8700多平方米。建成后的南京城墙博物馆,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墙专题博物馆,也将成为南京的文化新地标。
院士操刀,让建筑“呈墙”
“呈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领衔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设计南京城墙博物馆建筑的核心概念。何镜堂认为,南京城墙博物馆是体现城墙历史文化的艺术品。主体建筑外立面主要采用双银LOW-E夹胶夹丝中空玻璃幕墙,在国内首例运用到大型玻璃幕墙。幕墙能将建筑周边环境反映到立面上,不同年代的建筑、古城墙都会成为博物馆的“表情”,建筑消隐在环境中,新旧形成虚实对比,历史与当代交相辉映。
博物馆形体设计,从对街相望的中华门“搬”来了斜坡马道和平台,两大元素转化为博物馆西侧三段反向攀升、长四五十米的坡道,连接起高低错落的观景平台,形成近城低、远城高的自然态势,城墙博物馆如同古城墙脚下一个半透明的城市客厅。
在博物馆外,西侧绿地自由散布有城墙相关诗文,登顶坡道沿线分布有城墙重要数字信息铜版,顶面观景平台设有京城城墙轮廓,都丰富了博物馆的信息。
文物列阵,让展品说故事
城砖是南京城墙独特的文化标签。为了展现城砖的独特价值,南京城墙博物馆设有专门展示城砖的展厅,近700块城砖列阵排开。观众置身城砖阵列前,不仅可以了解南京城墙砖的多元历史文化信息,也能够感受到明代制砖工艺之精巧。
除了城砖,2000余件种类多样的新征文物藏品,也为南京城墙博物馆的展陈与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元末明初,火器已普遍应用于军事作战,为了适应这一新变化,城墙墙体必须加高加厚,同时采用条石、大砖进行包砌,这对建造中的南京城墙产生了很大影响。种类多样的金属火器以及配套的炮弹、火药药匙等,生动展示南京城墙的军事防御功能。
一件明景泰元年铭文碗口铜铳,因其纪年明确且保存极好,具有较高的研究展示价值,是明代留存不多的火器实物。据专家考证,朱元璋的军队就是依靠碗口铳远距离攻击陈友谅的舰队,最终取得了鄱阳湖水战的胜利。
科技助力,让历史发声
南京城墙博物馆注重展览的互动性和体验性,馆内充分利用最新技术,设置了丰富的互动设备,增进观众的互动感、体验感。
气势恢宏的南京明城墙,包含了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的完整形态。为了向观众准确且直观展示南京城墙的四重城垣与城市面貌,基本陈列展中设有一座大型数字沙盘,在立体沙盘的基础上,配合多媒体立屏和投影,让沙盘“动”起来,定时进行多媒体展演,呈现城墙四季美景,解读丰富历史信息。
三折幕的沉浸式影院,鲜活地展示明朝南京城墙的宏大壮丽,南京城市井生活的万千气象。在虚拟的“南京城的一天”中,观众将以第一视角,身临其境地穿行在南京的街市之中,感受明朝都城的使臣朝贡、市井百态。
成果转化,让观众沉浸
刻印在城砖上的名字,不仅确保了南京城墙的质量,也成为连接古今、传颂后世的载体。通过南京城墙本体砖文信息采集工程、南京城墙城砖铭文数据库建设等项目,对城墙本体上数以亿计的城砖,进行测量定位、拍照摄像和铭文释读,形成规范永久、不断补充、可供查询利用的城砖铭文电子资料库。南京城墙博物馆展厅内设置有城砖铭文查询系统,观众可以寻找展厅内与自己相同的姓氏、地点的城砖信息,与这座数百年前古老城墙建立跨越时空的联系。
南京城墙博物馆基本陈列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展览的收尾,并将城墙故事延续到展厅外的“我们的城墙”多媒体播放屏,以100位讲述者口中的南京城墙,以个人记忆为切入点,为观众带来半个多世纪以来南京城墙的历史与变迁,感受南京城墙与人们生活的紧密关系。